这本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岔的花园》读过有两月之久,依然被放在床头。原因是我觉得它依旧陌生,仿若未曾翻阅。准确讲,除了最后那篇名为《小径分岔的花园》侦探小说外,前六篇读下来连皮毛都没参透,真是汗颜!所以今又读了第二篇。
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可以说是幻想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亦真亦假,读第一遍,以我个人来讲,只能说是照本宣科的认了一遍字,至于它到底在说什么,真正要表达的思想完全不知所云。简直像走迷宫一般,走到哪儿都撞墙的感觉。
例如这篇:《<吉诃德>的作者皮埃尔.梅纳尔》,咋一看名字,你会以为他是写给某一位作者的叙事散文,读一遍,你会认定自己的第一感观是正确的。嗯,这确实是在写一位名叫皮埃尔.梅纳尔的作者创作一本类同与《唐.吉诃德》的痛苦过程。他是以纪念故去作者梅纳尔开头的,还列举出其生平的作品清单,然后开始以梅纳尔朋友的口吻叙述和评价他的作品及创作。其中有一句:“他殚精竭虑、焚膏继晷地用一种外语复制一部已有之的书,草稿的数量越来越多;他顽强地修订,撕毁了成千上万张手稿。”这甚至让我联想到海明威在修订《老人与海》时,整整一个下午为增加还是去掉一个“的”字,而纠结的满地打滚时的情景。 然尔,在读第二篇时,我从那句“我只要不死,就能完成。”才明白,这根本就是一本不存在的书,而故去的梅纳尔,也就是所谓博尔赫斯的朋友,也是他虚构出来的。须臾间,我感觉自己的脑袋像猫抓过的毛线团,乱蓬蓬的一团糟,没个头绪。而这篇短文像个立体的四维迷宫,令人炫目,偏又找不到出口。失落、颓废、自我否定的感觉,瞬间充斥着大脑皮层。
老实说,我是通过知乎上某位高人的指点,才走出这座错综复杂的文字迷宫的。梅纳尔的消失始作俑者是博尔赫斯,而博尔赫斯就是梅纳尔,最后博尔赫斯使自己也消失;而那部根本不存在的,和《唐.吉诃德》内容相同,表达意思却相悖的《吉诃德》,最终要阐述的是起源的不存在,而这又是深奥难解的哲学问题。
而我,靠“GPRS”定位才走出迷宫的废材,再看这本只有九十八页轻巧的短篇集时,忽然有种浩瀚如海的感觉,顶礼膜拜之情油然而生。这位阿根廷的作家,真不愧是作家中神一样的存在啊!真叫人忍不住摇头兴叹,挑大拇指。[强]
唉[擦汗]——我这样的废材,只能灰溜溜的再去啃两遍这部看似轻盈的“大布头”!
2017年7月26日留笔
博尔赫斯 《小径分岔的花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