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首页一篇关于30的文章,想起自己写的这篇,于是搬过来这里,30真的有那么难过么?至少我还没有觉得,健身、读书、旅行,和小五岁的小朋友谈着小孩子的恋爱,仍旧不想结婚。早上读到熊逸说的,婚姻本质是一种财产制度,爱情其实不需要任何来证明。挺好的,从毕业那天起就这样觉得,没有什么遗憾,也只希望,此生一直如此,该度过的度过,度不过的放下。
-----------------------------
醒来前不知梦了什么全身不舒爽,眉角肿了一小块。恍然间想起七八岁时,正午艳阳下翻墙出入,磕了眉角,肿起大包,然后被骂得狗血淋头的自己。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我说现在同事们对我的印象都是怂得很,你们会作何感想?我猜想,朋友圈里小学的那一群会讶异得很,一个从小当事儿逼班干部,每天中午带着全班男生翻墙上树,一言不合追进男厕所死磕,一直到小学四年级才不情愿地回归女生队伍的姑娘能怂到哪儿去。此时,最适合感慨的大抵是一句“人终究是会变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觉得自己变了,唯唯诺诺,逆来顺受,第一次给人送礼时的窘迫,第一次勉强挤出笑容面对不喜欢的人的时候觉得自己假爆了,每每想到都觉得长大这件事烦透了。而走到今天,从职场新鲜人到开始带新人,毕业后的日子弹指一挥间,站在三十岁的而立关口回望,终于发觉,对自我的暂时远离原来只是为了更加接近自己,是为了偶尔可以肆无忌惮地做自己,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自由地回归自己。
学生阶段努力学习成为优等生,偶尔的一点错误都可以轻易被原谅,尝到了拥有特权的甜;毕业时想去韩国留学,因为没有经济大权,被家里以韩国留学对前途没有帮助为由驳回,明白了没有经济基础莫谈上层建筑;毕业后拼命工作向上奋进,为了拥有更好的薪酬去为自己看世界的梦想买单……
走了那么远,懂得了想要获得必须先付出,有与生俱来肆无忌惮的特权,但也往往意味着终生无法逃离的责任。有人会说,就直接做自己就好了,哪儿有那么麻烦?因为我要的更多,我想要在多数人的认同中做真实的自己,真的很难。我所经历的你并不知晓,我所在的时代更加多元,我看过的世界你可能此生都不会去走,那么我想要的又怎能奢求你会懂。我唯一能做的是让我在乎的人舒服地接受这个事实,然后支持我去做真实的自己。
为了获得这样的认同,我可能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有可以做细致规划的能力、有与不同国家的人沟通的基础等以支持喜欢在路上的自己;我可能需要独立自主、旷日持久地对父母“洗脑”并关怀以支持并没有将婚姻当做必修课的自己;我可能需要很久的时间与朋友建立稳固的关系和相互的理解才可能做一个偶尔会爆炸的真实的自己……
也有人会说,既然这么麻烦,又何必做真实的自己?因为只有更接近真实的自己才有最纯粹的快乐。世界闻名的九型人格阐释了每个人都有一个主人格,两个背景人格,但每个时期随着人状态的不同,主人格不见得是最明显的那一个,有时其他的人格反而得分极高,但这个时候人往往是被压抑的,不快乐的。主人格得分极高时,说明当事人的状态更接近本我,状态也会更加积极。见过很多朋友过着旁人羡慕的生活却不快乐,也见过很多普通人过着平凡而快乐的生活,我想关键的因素就在于他们有没有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人的眼光终究只是暂时的八卦,冷暖自知。
还有一种人终其一生也无从得知自己想要变成哪一种人,就更不知道该如何抵达本我获得快乐,我认为是很可悲的,人类是最会找借口的生物,他们会说“难得糊涂”。
与年龄无关,与学历无关,与经历也无关。七岁持家者有之,五十岁缠绵酒桌絮絮叨叨年轻时的辉煌的中年颓唐者有之。愿身边我爱的人都能抵达纯粹的快乐,做最真实的自我。于我,三十岁之前为数不多的遗憾来源于追求自我时误伤的他人,三十岁后,愿做一个有益于他人也更尊重本我的自己。
可能有些人根本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可人生又怎能奢求太多的伯牙子期,得三五知己,足矣。我的人生不长,我要的不多,做不一样的烟火,要最纯粹的快乐。
你不是我,不要替我活,能陪我走到终点的可能只有我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