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0日,我来到这个本以为这一生都不会和我有任何关系的小城市,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
我常在想,长大了之后的生活是什么样,不用每天上学的日子是什么样,或者,在医院上班又是什么样的感觉。当我终于以为我就此结束校园生活踏上新的征程时,惊觉原来一切只是开始。
今天第一天在急诊外科实习,并不像原先想的那般紧张,反而比想象的轻松的多(主要是站着腿疼),倒不是因为病人少,而是白天来急诊外科门诊的病人不是这跌倒碰伤了,就是哪痛了~没有急危重病人,当然主要是我小菜鸟初来乍到,帮不上什么忙。
站了一个白天,也看了老师看了好几个病人,也和老师聊了聊天。学校和现实的差距还是很大的,而且是残酷的。老师吐槽了现在的医改,吐槽了现在的病人。其实说到底就是钱的事。五年本科,三年规培,再加之后的专科规培,已经是30有余的人了,大好的青春就这样过去了,然而“回报”呢!大部分是入不敷出,而国家还在倡导奉献,职业高尚道德。有时觉得真是令人恶心,尤其是当有年轻的医生猝死了,媒体的大肆渲染死前是如何敬业,医生如何高尚,我们要如何给予敬意~真的是让人不解,人都没了,这些有什么意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都在倡导渲染一种“无私奉献”,尤其是近现代,某党的成立,这种洗脑更是肆无忌惮。现在的医疗环境的改革就是一种“安抚一大部分人”政策,患者不满意了,安抚患者提高福利,就让医生该如何如何,然后久之之后医生不满了,就给点甜头,如此恶性循环,反正你就是不能出现集体性罢工,集体性静坐~
说起改革,我挺赞同那一句让懂的人去做,我不知道高高在上的他们懂多少,但是从结果来看,似乎懂得不是很多。中国常常说“依本国国情”,是相对于整个地球村的其他国家而言,我觉的在医疗改革上也可“依地区区情”来进行,这就是在中国相对其他地区而言,我们不是常常自诩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依地区进行特色改革,依民情进行改革~国外的月亮是圆,但照不亮中国的,咱们头顶上这个月虽残,但他够亮!
而患者呢,现在是越来越有文化,拿着书考医生,只要医生有偏差,pass,不信任~
请不要再把同为人的我们当神来看,或者也不要为了体现我们是高等动物,就把自己变得如此“弱智”。推己及人就好,你如果不了解我们,请闭嘴,信任我们,我好好看,不信任,滚蛋,爱死哪死哪去~
这个世界不需要过度奉献,拿多少钱做多少事,安分守己,这是大部分人的常态~
我不懂的那些拿自己的生命去换一个陌生人的生命有多伟大~
入了此门,多年之后最对不起的只有父母
入了此门,有工作没生活的那叫畜生
入了此门,有工作也有生活的那才叫医生
不要把你所谓的医德强加在我们身上,在保障自己的前提下,我尽力了,这就是我的医德。拿多少钱做多少事,至于其他的精力,我只想留给我在乎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