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民间传奇长篇小说《醒梦》:引子

民间传奇长篇小说《醒梦》:引子

作者: 行者令狐 | 来源:发表于2018-06-10 09:53 被阅读0次

    民间传奇小说

                    《醒梦》                                                                                                                                                              

    作者:胡鸿明

                                                                                                                                                                                                                                                                                                                                                                                                                                                                                                                                                                                                                                              内 容 简 介

    相传,唐末年间,在江西饶州府乐平县洎阳镇,有个穷酸秀才吴半文,外号叫做蛤蟆仔。他打小头脑敏捷,聪慧过人,读书认真刻苦。对四书五经等古典名著,均过目不忘,倒背如流。被人称之当世神童,实乃人间之奇才。十六岁的时候,吴半文就以其超人的才华,在首次参加                                                            本地乡试中一举夺魁,成为乐平县年龄最小的秀才。此后,他的大名传遍了乡里。吴半文不仅好学上进,知书达理,而且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孝子。他唯父母之命是从,从懂事的那天开始,就把父母的嘱托牢记心中。认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千古不变的伩条,并以此作为座右铭,时时鞭策自己读书学习。志在通过科举考试博取功名,以圆自己仕途之梦,光宗耀祖。然而,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吴半文,他的造化却是不好。每每进京考试都名落孙山,事与愿违。十年寒窗,给他尝到的只是辛酸苦辣,没有半点儿甜的滋味。埋头苦读,让他得到的是孙山名落,曾经的梦想成为泡影。这样的结局,对一个少年得志、声名远扬的吴半文来说,脸上蒙羞是免不了的,心中的酸楚也是可以想象的。尽管如此,吴半文并没有丧失信心,他痴心不改,仍然做着自己的仕途之梦。把出人头地,金榜题名,以及光宗耀祖作为他人生的第一目标

    时间似流水,日月行如梭。一转眼,十几年的光阴又过去了。吴半文已经迈入而立之年,父亲因病过世,他也成为两个孩子的爸爸了。为遵循父命,成就自己的梦想。吴半文不弃不舍,不厌其烦,四度赴京参加考试。结果,每次都是滿腔热情而去,一脸愁容而归。辛辛苦苦的付出,等于石沉大海。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考场磨练,吴半文算是长了见识。他通过耳闻目睹,不仅认清了考场乱象之丑恶,知道了官场作弊之端倪。而且,他还深深懂得,自己之所以怀才不遇,其真正原因在于仕途之险恶,世道之不公,人间之不平。从此,吴半文的心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他已经明白,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以及朝中官吏们的腐败行径,已经到了不可想象之化境。加之这些年来,吴半文眼看由他父亲辛勤劳作争下的一个好端端的家,却硬是让自己读书给读穷了,心中免不了自我抱怨和指责。他越思越想,觉得自己实在是太没用、太不争气了。当他最后一次考试落榜,并在京城受到惊吓之后,这时,几乎神魂颠倒并即将崩溃的吴半文,都没有勇气跨进自家大门了。他觉得无颜面对家人,愧对吴家祖宗。他久久站在门楼的前面,眼巴巴地望着曾经由自己题写的“光宗耀祖”这四个大字,一阵阵不寒而栗,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淌。痛定思痛之后,吴半文做出了他有生以来有违父命的最后诀择,决定抛开他一直紧抱不放的信条,不再做不该属于自己的仕途之梦了。他暗暗发誓道,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有生之年,一定要想方设法扮好这个被自己弄得穷困潦倒的家。以实际行动讨回颜面,挽回形象,为家人争光,为自己争气。

    按吴半文原先之本意,他是想在他人生舞台上正儿八经地扮演一回小生或正生的。因生活所逼,未能遂愿。一气之下朦里朦懂地跟上了坏帮,误入歧途,走上了赌博乃至行骗的道路,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扮成了一个小丑。讲吴半文是个小丑,说丑不丑,虽丑犹荣。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表弟毛四的默契配合之下,把一个小丑角色表演得出神入化,笑料百出,妙趣横生。当一桩桩出人意料的离奇怪事,一件件让人费解的疑难巧事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不仅能够未卜先知,而且还会随机应变。加之他的心思缜密,手段高明,以及机缘巧合,均可一一应对和破解。并且不留半点破绽,做得天衣无缝,表现出了他的非凡才能和智慧。在每次逢场作戏,玩弄骗术过程中,吴半文虽说不那么地道,但他一向憎爱分明,是非清楚。自打表弟毛四捡到一本“解梦全书”给他时,他便心生邪念,打起了歪主意。他把“解梦全书”说成天书,拿家里找到的一面破镜子当作宝镜。以此欺骗他人,瞞天过海。在众目睽睽之下,在大庭广众之中来炫耀自己。由此可见,吴半文是存有私心和杂念的,自然有他的不地道之处。然而,吴半文在大是大非面前,从不含糊,分得清善恶和好坏。在他的心中,时时都有一根秤,对得起天地良心,是个正人君子。比如,吴半文在协助项知县查办同窗好友胡为误杀情妇吴莲香一案中,他知道胡为是误杀,但苦于没人证,不好定论。加之此案影响大,轰动了整个洎阳镇。在进退两难之际,吴半文有意故弄玄虚,使出一个两全之策。一方面,为了显示自己的妙算神功,不得不将胡为抓捕归案。另一方面,为保全胡为的性命,又赶忙急忙派毛四赶往龙虎山,从张天师那儿要来落魂散和还魂丹,暗助胡为死里逃生。又如,吴半文对老丈人所宠的八太太崔玫瑰,起初,他只是看不惯她的所作所为,而心生厌恨。故在赌博输了银子时,趁老丈人外出,扮鬼夜闯崔玫瑰房间,意在从她那儿弄些银兩来还赌债。让吴半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他摸到崔玫瑰的厢房,捅破窗户纸一看,竟然发现她与一年轻男子在卿卿我我。吴半文更是来气了,猛然撞门而入。他那一身的鬼模样,可把崔玫瑰这对狗男女吓得魂不守舍。经吴半文厉声盘问,崔玫瑰不仅道出了她嫁与汪家的苦衷,还说出了转移汪家财产,待机复仇的图谋。吴半文此次装神弄鬼,既轻而易举地骗得了钱财,又意外地获得了老丈人家的这一天大秘密。为了阻止崔玫瑰的复仇行动,保全老丈人家的财产与生命安全。首先,吴半文玩了一出“算牛”这个贼喊捉贼的鬼把戏,以取得老丈人的信任,不再象以往那样另眼相看于他。尔后,在他的精心安排之下,请老丈人观看了一场由他主演的“鬼闯玫瑰房”的闹剧。经此一闹,闹得崔玫瑰一家举家流放,苦不堪言。闹得吴半文名利双收,喜笑颜开。崔玫瑰流放到疆城之后,在哥哥崔达的全力撮合之下,她再次改嫁,成为守城官的妻子了。说来也巧,吴半文与崔玫瑰还真是冤家路窄。一年光景不到,他和她在嘉峪关又不期而遇了。这时的吴半文,很是了得。他不仅帮皇帝解了玉玺被盗之谜,还破了一宗轰动京城的惊天大案。成为大名鼎鼎,神机妙算的吴先生了。吴半文来到嘉峪关,是因为得知乱军头目朱溫带领二十万大军兵临关下,急匆匆随好友雄威赶来与镇关主帅王重荣商量应对之策的。崔玫瑰来到此地,则是受老母的病中之托,随同她现任夫君守城官一道南下寻哥哥崔达的。不曾想,这位守城官却是主帅王重荣的一个大冤家。他名叫西门豹,是当朝太师钱世达的大外甥。因王重荣与钱世达不和,钱把西门豹安插在王府,以监视其所作所为。西门豹进了王府之后,一直品性不端,流氓成性,甚至玩出了人命。钱世达为保全他的性命,让他隐姓埋名到漠北疆城当了个守城官。王重荣派人四处找他,找了几年都寻不到踪影儿,竟然在嘉峪关给碰上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王重荣一见到西门豹便是分外眼红,一将他带上公堂也就拍案大骂。当王重荣欲将西门豹处以极刑时,吴半文说情将其保下。他瞧了瞧跪在堂下的西门豹和崔玫瑰这对男女,心生一计,建议让他俩以兄妹相称混入敌营之中,上朱温那儿做说客。吴半文知道朱温是个出了名的情种,见到貌美如花的崔玫瑰一定不会省心。果然不出吴半文的意料,没过几天,他所抛出的这个美人之计,立马得到了凑效。既解了嘉峪关之危,拯救了生灵。又使朱温帅他的部下归顺了朝廷,可谓皆大欢喜。吴半文与崔玫瑰的恩恩怨怨,还远不止这些。例如,在后来吴半文识别真假皇子、崔玫瑰宫里寻仇的过程中,他们俩均有过非同寻常的接触。为了挽救近乎发疯的这个冤家,吴半文还几经暗中相助于她。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然而,让人交口称奇的是,桩桩发人深省的离奇怪事,免不了都与吴半文这个奇人有关。例如,吴半文和另一位似友非友的同龄老乡,即太监总管陈炎官的恩恩怨怨便是如此。起初,吴半文与陈炎官并不相识,更谈不上了解对方了。是一件件机缘巧合的离奇怪事,把他们二人牵扯到一起的。自打吴半文同陈炎官第一次相遇开始,便是妙趣横生,笑料百出,吸引人们的眼球。一年仲夏,皇帝玉玺被人所盗,朝廷上下目瞪口呆,诚惶诚恐。皇帝更是忧心忡忡,夜不能寐。一天早朝,刑部侍郎何贤举荐说,乐平县洎阳镇有个叫吴半文的先生十分了得,不仅未卜先知,还能神机妙算。皇帝一听很是高兴,问何人替朕跑此一趟。何贤本想自告奋勇地来领这桩差事的,却让近身于皇帝身边的太监总管陈炎官抢了个先。陈炎官捞着此事之后,当即领旨南下,没过几日,便驱车来到了洎阳镇。此事说来也巧,巧就巧在奉旨来请吴半文的太监总管陈炎官,正是偷盗玉玺之人。此事道来真奇,奇就奇在吴半文虽非神算,却在他惊慌失措之中道出了天机。之前,乐平县因春旱无雨,河水断流,块块稻田干得裂缝,无法播种。知县项登没了法子,便想请吴半文到县衙算一下何时有雨。吴半文得知此事,急得就象热锅上的蚂蚁,直在房间里来回打转转。就在这时,他一眼发现陈盐罐上满是水珠,便大喜过望。当下,他向项知县夸下海口,说今日午时过后,必有大雨。不出吴半文所料,晌午刚一过去,果然天上降下了甘霖。因为这次算雨,吴半文大名远扬,都称他是神机妙算的吴先生。没想到算雨之事侥幸过去,皇帝又颁下圣旨请他进京算玉玺。这会,吴半文可是乱了方寸,不知所措了。他全身颤抖地向刚刚念完圣旨的陈炎官偷偷一瞥,招呼他在堂前坐下,也没来得及问他姓什名谁,便一头钻进了自己的房间之中。跪倒在陈盐罐的面前,哀声叹气地说道:“陈盐罐啊陈盐罐,想当初,你不印湿返潮,不至于落到今天此等田地。此去京城,你命难保矣!”这时,正端着茶杯坐在堂前喝茶的陈炎官一听,两眼发楞,全身发抖,吓得近乎魂不附体,手中的茶杯也落地开花了。他连忙从椅子上爬起,颠颠倒倒地跑进吴半文的房间。刚一进房,喊了声吴先生,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与吴半文两头相对。此刻,这位心高气昂、不可一世的太监总管。他连头也不敢抬一下地磕着脑袋,一边磕一边把他偷盗玉玺的详情全盘端了出来。并苦苦哀求吴半文大发善心,念在同乡的份上保全他的性命。听了陈炎官的这一番告白,头脑灵贯的吴半文盘算出了其中端倪,也猜个八九不离十了。他暗自一笑,在心中想道:“陈盐罐啊陈盐罐,你可真是我的保护神呢!不久前,项知县叫我进衙算雨,是你助我化险为夷。今朝,在生死攸关的节骨眼上,又是你帮我逢凶化吉,救了我蛤蟆仔的一条小命!”吴半文没来得及思考,便爽快地答应了陈炎官的请求,并对其许下诺言。这时,陈炎官也在暗暗庆幸着自己不枉此行,感到这次南下是天神保佑,是他的明智之举。为了封住吴半文的口,使自己吃下定心丸。陈炎官在进京之前,不惜将自己心爱的宝物夜明珠送给了吴半文,还千里迢迢奔武当山请来神医赛华佗,看好了吴半文的儿子冬冬的怪病。吴半文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见陈炎官如此大方和热情,也心存感激。在进京的前一天,他特约陈炎官来到家中,经两人合计商量,想出了一个两全之策。到了京城,吴半文装出一付先生架势,在金銮殿上依计畅言。既使玉玺物归原主,帮皇帝解了心中之忧,又不致陈炎官偷盗玉玺的罪行败露。吴半文的这一惊人之举,使朝廷文武百官个个佩服得五体投地。就在大家把敬佩的目光送给吴半文的时候,阴险狡诈的太师钱世达,神神秘秘地拿来一个小黄盒子,递给皇帝并与其耳语一阵。当即,皇帝便把小黄盒子举得老高,笑着问吴半文说:“哈哈,吴先生,你能算得出朕的玉玺,想必,也一定算得出这盒子里装的是何物吧?”此刻,担惊受怕和一脸难堪的无疑是陈炎官和吴半文二人了。陈炎官之所以担惊受怕,是怕吴半文万一算不出来,破罐子破摔,兜出他偷盗玉玺的丑事,小命不保就完了。吴半文之所以一脸难堪,是因为他之前的所作所为,都是假的、骗人的。如果猜得不对,名誉扫地事小,抛尸京城事大。万般无奈之下,吴半文身不由己地跪倒在金銮殿上,绝望中结结巴巴地说道:“皇、皇上!我、我今蛤蟆,在、在你手、手中……”没等吴半文把话说完,皇帝哈哈大笑道:“吴先生,不错、不错!金蛤蟆就在朕的手中也!”通过这件机缘巧合,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儿,陈炎官对吴半文更加敬畏了,心中或多或少留下了恐惧。让吴半文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向皇帝告别,离京返乡的时候,陈炎官这位老乡竟与他人密谋,派人半路截杀,害得他差点丟掉了性命。聪明绝顶的吴半文,难道不知道陈炎官这个小人的狼子野心吗?之前,有人用飞镖传信,给他提过醒,他对他是有防备的,故在京城不敢多呆。没想到老乡老乡,背后来了这么一枪。吴半文此次大难不死,使得陈炎官埋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之后,吴半文辗转南北,又为朝廷立下了件件奇功,成了皇帝的座上之宾。这时的陈炎官,知道大势不妙,末日已经来临。他使出他曾经学得的易容之术,玩起了以他人之身上吊自杀的把戏。陈炎官这一瞞天过海之伎俩,骗得了皇帝,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多长了一个心眼的吴半文。在他看来,陈炎官走到这一步,已经是够狼狈、够可怜了。如果将他仅剩的这点遮羞布给撕了,也未免太不尽人情了。吴半文的这一善意善举,陈炎官是不得而知的。在他看来,就是拉屎也要跟吴半文隔上三丘田,远离这位高人是最好的选择。于是,陈炎官假扮成乞丐偷偷离开京城,神不知鬼不觉地跑到了云南。按他的本意,是在南昭王手下争个差事,混过下半辈子。没想到南昭王见了他却是不理不睬,态度相当冷漠。陈炎官知道,南昭王之所以这样对他,是因为偷盗玉玺半途而废让他失望。任凭陈炎官对此事如何解释,甚至甜言蜜语,南昭王仍是没有收留于他。陈炎官心知肚明,悔恨交加。想道:“当初,我乔装打扮奉命来到云南传旨,不慎被你南昭王所抓。为了得到我,利用我,让我心甘情愿在皇帝身边帮你做事,你不惜设下阎王殿来恐吓我。如今,我一个落魄之人,怎比得当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监总管。在南昭王你的眼中,我已经失去利用价值,连狗屁都不如了。也罢、也罢,天无绝人之路,还是赶紧离开这个鬼地方吧!”由于南昭王这一不近人情的冷漠,使得陈炎官不惜一切手段,混入王宫之中,将南昭王镇宫之宝玉麒麟手到擒来。因为此事,引发出桩桩怪事。最为让人吸引眼球的是,落难中的陈炎官,竟在被关的小黑屋中,认识了崔达、崔玫瑰和周劲三人。由此,陈炎官所偷盗的那个镇宫之宝玉麒麟,却鬼使神差地落入到历山老神婆的手中。又因此事,最终消除了一场无妄之灾。时过摧人老,事过长人智。陈炎官和崔达兄妺以及周劲四人,回到江西乐平老家之后,来到了接竹渡窑山。陈炎官子承父业,从事起造瓷的行当。一干,就是十几年。为了给乐平窑山造瓷挂牌正名,陈炎官自告奋勇,带上窑山烧造的几件精品瓷器前往开封。结果,他途经洪岩客栈时,所带的精品瓷器被一帮穷凶极恶的官兵给抢走了大半。气急之下,让他感到幸慰的是,捡到了一口让官兵抢了之后又被扔掉的陈盐罐。陈炎官视陈盐罐为至宝,一并将它带进了皇宫。在觐见皇帝朱温时,与吴半文再一次相遇。可谓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在吴半文似梦非梦,梦想成真的人生旅途中,有一位和他朝夕相伴的重要人物,那就是他的表弟毛四。吴半文之所以能够一骗再骗,春风得意,一步一步地爬到人生的顶点。除了他自己的头脑好使,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及足智多谋之外,他所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毛四的默契配合与支持。撇开当初算牛和帮助胡为死里逃生这些事不说,在与当朝太师钱世达和他的弟弟钱世龙斗智斗勇过程中,毛四就表现出了他的非凡智慧和胆量。不仅时不时地丟出妙招,给吴半文指点迷津。还能随机应变,在关键时刻独当一面,帮吴半文排忧解难。比如,有天上午,吴半文吃过早饭就去了刑部,找何贤查实项巡按被杀的证据。这时,驿舘里就剩下毛四一人了。因闲得无聊,毛四想趁此机会外出逛一逛,看一看京城的市景街容的。没想到刚刚迈出驿舘的大门,便碰上了钱世达这个冤大头。毛四知道钱世达此次驿舘之行,是来找他表哥吴半文的。之前,钱世达做六十大寿时,吴半文曾带毛四去过钱府。钱世达自然不会把毛四这个小人物记在心间,而毛四对钱世达的那付恶形相儿却是挥之不去。此刻,毛四瞧了瞧钱世达神秘兮兮的鬼样子,当即猜出了他鬼心思,在脑海里萌生出一个鬼点子。他笑滾滾地把钱世达迎进驿舘,神态自若地与其对坐攀谈。在交谈之中,毛四真真假假,言表有度,妙语连珠。一开头,他那短短的几句话,就给钱世达来了个下马威。他说:“坐吧!钱大人!你就不必客气了。既来之,则安之嘛!我知道,你是来找我哥吴先生的。不巧,他有恙在身,正卧病在床呢!真是的,我哥算准你今天上午来找他,可他……哎,病得不是时候!”下面,毛四与钱世达的精彩对话,更是环环相扣,一语双关。使得对方防不胜防,直至落入他的圈套之中。钱世达问毛四说:“吴先生知道我要来么?”毛四说:“我哥有天书宝镜呢,这点小事,他还能不知道吗?所以,他交代我在驿舘门前迎候你呢!”钱世达最怕的就是吴半文的天书宝镜,他见毛四提到了此事,便用话来套他说:“我也听说他有天书宝镜,可不知究竟是真是假?你是他的小弟,应该见过吧?”毛四瞥一眼钱世达说:“看来,钱大人你不相信是吧?我哥的天书宝镜啊,谁都不可以乱碰的!就连我这个做弟弟的,想看上一眼也不给呢!我哥啊,别的都好,可就是这事太小气!”钱世达笑了笑说:“神仙授给他的宝贝,别人看了可是不好。这事,我也曾听说过的,你也就不要责怪你哥了!”毛四点了点头说:“我不是责怪于他,主要是也想学上两手。如果让你,也会这么想呢!就说今天的事吧,我哥在宝镜上看见有位胖乎乎的一品大员,也就是说你钱大人要来这驿舘里找他。并说呀,此人……哈哈,说你钱大人现有一难,如果能逃得过此难,将来定然飞黄腾达!他说得那么神乎其神,我当时就是不信,还跟我哥打了赌呢!现在可好,我又输给我哥了!钱大人啊钱大人,你也真是的,怎么早不来、迟不来,偏偏今天上午来!害得我又要掏钱,给我哥买吃的!”钱世达说:“你呀你!你明知你哥有天书宝镜,还跟他打赌做甚?你以前也经常同你哥打赌吗?”毛四说道:“打过几次,我都输了!”说到这里,毛四又新翻巧样地道出了他在春旱算雨、破寡妇命案以及算皇帝玉玺的三次打赌,三次都输给他表哥的事儿。原本就对吴半文惧怕三分的钱世达,听了毛四上述那些胡编瞎造的言谈之后,心里仅剩的一道防线也给彻底摧垮了。他在想:“我钱世达官居一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却在花甲之年,生不逢时,遇上了吴半文这位世外高人。看来,要逃过此难,必须得过好姓吴的这一关。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何不趁此机会给毛四这小子来点甜头?或许,有他帮我来推磨,能够消灾解难呢!”心怀叵测的钱世达居然不惜重金来收买毛四,当毛四接过他递来的六根金条之后,他又察言观色,抛出了这么几句话来。他说道:“钱大人,我们在黑山遇险时,我哥他早就算到了你会对他下手呢!因此,他便事先安排好了人手,等你们的杀手一到,便打得落花流水。这事,关乎到几条人命。所以,我哥他不让我对外人讲的。还有一件更要紧的大事呢,皇帝不是让我哥去查项巡按被杀这个案子吗?其实啊,他早就知道这幕后的黑手是谁了,只是没把这层窗户纸给捅破罢了。钱大人,这事我哥千叮咛万嘱咐,叫我不要乱说的,尤其是你。因为……哈哈,你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钱世达一听,瞪目结舌,惊恐万状。随即,又掏出四根金条送给了毛四,并一五一十地道出了他谋杀项巡按、贪赃枉法等诸多罪行。瞧!毛四真够机灵的,他话如诱饵,巧舌如簧,竟然让钱世达这个大奸人钻进了鼓里。就在钱世达自作多情,打着他破财定能消灾这个如意算盘的时候,吴半文便将他的累累罪行呈报给了皇帝。皇帝一看,气急败坏,当即下旨,将钱世达斩首午门。吴半文连日奔波,费尽了心机都未能侦破的这一惊天大案。却让毛四不费吹灰之力,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轻而易举地办成了。吴半文打心眼里佩服这位可亲可敬的小表弟,他想道:“在家时,陈盐罐是我蛤蟆仔的保护神。到了京城,这保护神,便是我的表弟毛四了!”钱世达被斩之后,朝廷上下普遍担心他的弟弟钱世龙起兵谋反。此事已成为大家的心病,议论的焦点。皇帝紧急召集大臣们商量此事,结果,一个个摇头晃脑,束手无策。就在大家大眼瞪小眼,无法可想,无计可施之际,有人便把吴半文的大名提了出来。不提则罢,一提皇帝就把这件棘手之事交给吴半文了。当吴半文接下此事回到驿舘时,毛四见他忧心忡忡的样子,便问他碰上了啥事,因何滿脸忧愁。吴半文把事情原委告诉毛四之后,毛四不经意地说出的一句话,给困惑忧虑的吴半文指点了迷津。吴半文依毛四所言,首先布下岗哨,封锁钱世达被斩的消息。接着,他不厌其烦地做通了钱世达的忠实干将杨定国的思想工作,让他前往钱世龙帅府传话,稳住钱世龙。然后,吴半文又趁钱世龙搞比武招兵之机,把武艺超群的雄威和王心武安插到他的帅府內。待万事齐备了,吴半文便和毛四一道现身出马。在钱世龙的帅府前,玩弄起他的贯用伎俩,看相测字,卦卜凶吉。这一步步深思熟虑的安排,一个个设鬼下罐的计谋,使得钱世龙不知不觉上当受骗,落入到吴半文事先安排好的圈套之中,并将其生擒活捉。当天下纷争,封建割据,唐王朝名存实亡的时候,已经返回家园的吴半文,在同仁知己何贤的举荐之下,又带着毛四再次北上,到后梁皇帝朱温那儿就任囯师。这时候的毛四,今非昔比,已经在龙虎山张天师门下历练了多年。不仅武功见长,而且轻功了得,能够腾云驾雾了。有毛四在身边帮着,吴半文便是如鱼得水,样样事办得称心如意。比如,吴半文受朱温的差遣,以钦差大臣身份到洛阳秘密查访知府王定山的罪行时,在毛四的密切配合下,深入虎穴与其周旋,几经较量之后,终于使这个大奸大恶之人绳之以法。起初,知府王定山仗着他是皇亲国戚,根本不把吴半文等人放在眼里。几次三番派人偷抢皇帝赐给吴半文的尚方宝剑,均未能成功。气急之下,便想请一位高人来做师爷,出谋划策,共同对付吴半文。此事让来去如风的毛四知道后,第一时间告诉了表哥吴半文。经过一番周密安排,他们将计就计,假扮成老道和道童模样,打入知府衙门。此间,吴半文和毛四便以双重身份出现在步步惊心的府衙之中。由于他们二人灵活应变,心心相通,不留半点破绽。使得王定山及其同伙深信不疑,防不胜防。最后,阴险狡诈、作恶多端的王定山,终因机关算尽,百密一疏,露出他的狐狸尾巴。在铁证面前不得不低头认罪,落得众叛亲离、人头落地而告终。此外,毛四还在幸遇花仙子、结义丑八怪、勇闯如意宫时,独出心裁,独当一面,不辞劳苦,不负众望。为吴半文建立赫赫奇功,做出了惊人的业绩。就在这时,吴半文在毛四的提醒之下,自知之明,权衡利弊,果断地辞去了国师之职,告病还乡,和毛四一道归隐到老家的山林之中。

    吴半文的一生,是五味俱全,传奇而又传神的一生。在他的一生之中,不仅有一帘帘稀奇古怪的噩梦与他相伴,还有一串串出人意料的惊险之事与他同行。既充满戏剧性,让人啼笑皆非。又富有传奇色彩,叫人扑朔迷离。本小说以吴半文这个天才小丑在梦幻般的人生舞台上,一幕幕触目惊心,精彩绝伦表演为主线。通过一桩桩一件件举世瞩目,闻所未闻,甚至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儿,在彰显吴半文灵光无限,妙算神机的同时,不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恶习,鞭挞了贪官污吏们的罪恶行径,而且还讽刺和挖苦了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

    该小说根据民间传说整理编写而成,故事环环相扣,生动搞笑。因主要素材来自于民间,故通篇文章中的人物似有似无,有无并存。全篇小说里的情节似真似假,真假同在。意在给人以启迪,让人以借鉴。本小说共分六部,每部二十回,总计一百二十回。小说中所列举的奇闻轶事,均无史可查,无证可考。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间传奇长篇小说《醒梦》:引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lf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