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拨开历史的烟雾,我清晰地看到一位男子盘膝而坐,他身边一群瓦剌士兵用刀威逼着他,要他脱下身上的贵重衣物。可这位淡然稳坐的男子却根本不理他们,看都不看这群瓦剌士兵一眼。他的沉着镇定激怒了这群手持利刃的士兵,这个手无寸铁的男人的镇定自若让他们有一种被侮辱的感觉。他们举起手中的刀,想杀死这个人。这时走来一位瓦剌士兵阻止了这次杀戮,他说:“此非凡人,举动自别。”
的确,这位举止非凡者不是别人,正是大明帝国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也正是他在大兵当前时淡然一坐的镇定自若救了他的性命,并在八年以后使他重新又坐回大明帝国的那把龙椅。
1449年七月,蒙古骑兵从不同方向对大明帝国发动了进攻。而太监王振却想借这次机会让自己扬威天下,所以他教唆皇帝亲征。然而在亲征中,王振一错再错,终于使大明的二十万大军在土木堡被也先军全部歼灭,而明英宗却在最后一刻那尊严的一坐成了也先的人质。
置身茫茫大漠的朱祁镇始终保持着镇定自若的态度,并宽厚地对待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管是对蒙古的大臣还是下人他都礼遇有加,也正是他的这一品性,使他创造了一个奇迹。负责看押他的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成了他的朋友,他曾多次要求释放朱祁镇,还主动为他争取皇位。这足见朱祁镇的这种人格魅力的价值与影响力。
作为人质的朱祁镇成了也先手里的摇钱树和一把利剑,他不停地从大明手里要赎金,却每次都不放人,他企图靠朱祁镇赚足钱后再用他敲开进攻北京城的大门。在一次次被利用的过程中,朱祁镇依然不愠不火,坚持以谦谦君子的风范善待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早在朱祁镇决定亲征的时候他便把自己的龙椅交给自己的弟弟朱祁钰代管,但自从他被俘为人质之后,北京城便乱成了一锅粥,大臣们人心惶惶,有的打着包袱逃命,有的建议南迁,最后在于谦的坚持下,那把龙椅真正属于朱祁钰了,朱祁镇变成了太上皇,既然如此当然大明也不会无休地满足也先提出的条件,朱祁镇被搁浅了,没有人关心他的死活,也不再有人希望他早日回到北京城,在也先眼里他犹如一张作废了的存折。朱祁镇孤零零地守候在大漠里,从史书中找不到记载他有丝毫愠怒的文字。
也先愤怒了,他带着朱祁镇去敲各扇通往京城的大门,在也先的威逼下朱祁镇在各个大门口报着自己的名号,但得到的答复是要么将领出差去了,要么只负责守城,其余的什么也不知道,大有一副六亲不认的架势,朱祁镇这位九五之尊的帝王,如今如一只丧家犬一样,徘徊在自己的家门之外却一次次被无情地拒绝着。甚至大明的炮火射向也先的军队时,无人想到他们曾经的皇帝就在那里。
也先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带着残败的兵马和明英宗又回到了大漠。这次朱祁镇的处境更加窘迫,家人不要他了,也先也对这张作废了的票据失去了兴趣,他独自一人随着军队四处漂泊,而且随时都有人要他的命,他每天在睡之前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阳。但他依然不卑不亢,镇定自若地过每一个苦难的日子,依然很诚恳地对身边的每一个人礼遇有加,渐渐的身边那些曾经想杀他,视他如仇敌的蒙古人开始喜欢这位弱不禁风的年轻人。朱祁镇这位养尊处优的皇帝,在没有人可以依靠,没有人值得信任的险恶之地,又一次依靠自己的镇定为自己赢得了生机。
朱祁镇在关外守望着,他靠着自己的真诚与镇定坚持等待明朝接他回去,可是在权力面前,他的弟弟更愿意他的哥哥就这样一直在大漠被“流放”。也先对朱祁镇彻底失去了兴趣,甚至连杀他的念头也消失了,他多么希望明朝早日把这位吃闲饭的皇帝接回去,但每一次使者传信过去,明朝那边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朱祁镇成了一个无人愿意收留的大包袱,被人推来搡去。他身边的人都开始替他感到悲哀,可是朱祁镇依然站在那大漠外的山坡上,向南眺望,不管风吹日晒,不悲不喜,镇定自若地坚守着。
天下已定,无论如何也该讨论这位太上皇的回家问题了,这可是关系到大明帝国的面子与尊严,尽管朱祁钰百分之二百不愿意再见到他的哥哥,但那些饱读诗书的大臣们却屡屡进谏。不管是接回来还是送回去,对朱祁镇终还是要有个交待。朱祁钰为他哥哥的回家设置了一系列的障碍,但最终还是被“一台轿子,两匹马”接了回来。他临行前,伯颜帖木儿坚决阻挠他回去,并说出原因:“必须保证朱祁镇回去后能够当上皇帝,才能放他走!”但朱祁镇还是被送了回去,伯颜帖木儿陪着朱祁镇走了一天路,直到他随时都有被明军抓住的地界才停下来,他拉着朱祁镇的马头号啕大哭,舍不得朱祁镇离去。每读至此我都不能理解朱祁镇这个手无寸铁的文弱之人究竟是靠什么使对方能穿越仇恨和纠缠不清的岁月,与他建立这份真挚的友情的。
朱祁镇不管是皇上还是太上皇,他终于回家了,被塞外的风沙磨砺了一年之后,他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萦的大明王朝。他被弟弟安排在南宫——东华门外一处十分荒凉的破房子。他的亲信大臣们抛弃了他,他的弟弟囚禁了他,他带着大漠的风尘回到了自己的家,他出行时是一位君临天下的帝王,回来时却成了一位被囚禁的犯人。但他却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幸福。
朱祁钰打算终身监禁自己的哥哥,他派出对朱祁镇不满的宦官去服侍他,派出锦衣卫把南宫内外严密包围。并下令不许任何人去看望朱祁镇,除了不能杀掉哥哥之外,他把能做的事情全都做绝了。
我想朱祁镇应该愤怒,应该悲哀。可他却十分平静而且满足地过着这种囚徒的生活。物资不够用时,他便自己做点手工活,托人拿出去换点吃穿用品。在这里,孤单相伴,寂寞相随,他只能抬头看天,无人能看懂他望着天空时眼神的淡然。盛夏,他唯一奢侈的享乐是靠在伸过墙头的树枝下乘凉,可不久,他发现南宫外的大树也不见了。他苦笑着回到了屋里。默默地忍受似乎是朱祁镇的天性,而平和生活,真诚待人又是老天赐给他的利器。不久之后,那些被安排来监视他的人也被他的真诚和处变不惊的风范所打动,与曾经的伯颜帖木儿一样成了他的朋友。
七年时光,朱祁镇就这样隐忍地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没有任何怨言,只是用一腔真诚善待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那些对他不满的太监。对于生活他似乎从来没有不满过,对于命运,他也从不悲叹。
1457年正月,一心想保全皇位的朱祁钰病了,当死神悄然来袭时,他才发现自己毫无抵抗之力,他处心积虑想保全的东西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离他远去。而这时被他囚禁地哥哥却依然健康地满足地过着自己的囚徒生活。大明的江山,又迎来一次飘摇和震撼。
在患难时用真诚换取的那些朋友现在成了朱祁镇的有力臂膀,他们奋力抗争,力经夺门之变,朱祁镇又坐上了他阔别已久的宝座。
八年来,朱祁镇在大漠当过俘虏,也被自己的弟弟扣押成囚徒。但八年后他又回到了起点,又是一个九五之尊的帝王,从此他的命运又将改写。
从八年前被众兵团围时的那镇定一坐似乎就预示着他非同常人的性格,也似乎就意味着他将创造奇迹,更好像暗藏着他终将赢得成功的玄机。也或许一切都没有任何预示和玄机,他只是靠着他的镇定,自足,真诚成就了自己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