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No.50 吴家兰坨的瓦盆和泥人制作

No.50 吴家兰坨的瓦盆和泥人制作

作者: 拾光掠影 | 来源:发表于2023-03-05 14:22 被阅读0次

           黑陶文化又称龙山文化,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制陶技艺。黑陶文化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吴家兰坨瓦盆制作工艺是中国黑陶文化的分支,发祥地在乐亭县古河乡吴家兰坨村。

           用这种瓦盆盛饭,冬天不凉,热天不坏不馊,是现在陶瓷和塑料都是无法代替的传统用品。这里制作瓦盆是祖上口口相传的技术,已有300百多年的历史,纯属唐秦地区少有的民间老手艺。

           为销售方便,过去的老手艺人,不仅在家里做,也去辽宁吉林等地建窑烧盆销售。当地有一句人人皆知的老话“吴家兰坨瓦盆,一套一套的”,是对瓦盆的规格和手艺的称赞,吴家兰坨是我县唯一一个规模化烧瓦盆的地方。

           2022年7月31日上午,我来到吴家兰坨村,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求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叩问乐亭瓦盆的历史。早上七点多钟,街上无人,村头遇见这位老大爷,我说找一个熟知瓦盆制作工艺的人,老人说到超市附近的找杨志平吧,他是最有名的传承人。

           和村里乘凉的老人闲聊,得知一些生产瓦盆的知识,和泥是先把取来的土晒干,用棍子砸碎,除去杂质,没有土疙瘩就行。和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烧瓦盆的泥不用木锨和而是用人脚踩。据说需要踩18遍,其中在外边踩4遍,把外边和好泥,弄得一块一块的(块的大小不定,以要做的东西而定),搬到屋里。弄到屋里的就是穿着鞋踩,最后用脚抿出鱼鳞斑来。泥是一层一层的,最后再用手揉,像捏饺子揉面一样,揪一块泥往嘴里一放,咀嚼不牙馋为止。不牙馋,是因为土好,这个土就是打井做泥浆用保护层的黑土。土挖地2米以下,取土的位置在离村西北一里半一块地,已经挖的差不多了。现在刘海庄子附近河里还有,但那里有僵石,要挑干净的。

          “窑有多大”,我和他们聊了起来,“是不是像农村的猪圈那么大”,他们说至少有俩个猪圈那么大,和烧砖的窑形状相近。瓦盆窑在很久以前,使用高粱苗子和海边大柴禾,后来高粱少了,海边开荒海柴禾也没了,就改用烧煤了。每个窑烧60-70数,四套算一数。他们说的都是行话,一般人听不懂。大盆顶三分,二盆顶一分半,一套件数不一定。吴家兰坨村60-70岁以上的都做过,一般人都是打作(给烧花盆干辅助活),会做盆手艺的人只是少数。很遗憾,这个窑已经拆除了,现在看到的只是一些废墟。

          制作花盆主要工具是用木制轮子,用硬杂木制作,多为枣木,后来改进了用电机带动拖板旋转,取代了人工蹬轮,泥放在木轮上旋转,就做成了盆的形状。另外还有各种刮子,刮片,泥勾子。在没有瓷盆年代,都是泥盆(瓦池盔子),水舀子那么大一块能做一个大盆。做饭筛子一秒钟就一个,一摔一撸就出来了。供作的打挤子不赶趟,就挫泥柱,张作的揪着使。饭筛子的眼,是粘着水用浆杆扎的,火候很重要,硬了扎不动,软了扎跑了出泥揪。制作时每组六个人,做的一个,转轮的一个,踩泥的一人、上光一人、烧窑一人,造型的一人。每个生产队,只有有三两师傅会做瓦盆。做的时候是直的,造型的是把盔子弄出肚来,像倭瓜一样大肚的形状。

          走访吴家兰坨瓦盆制作技术传承人杨志平,他已经69岁,但身体挺好的。他做瓦盆是祖传,到他这里已经是六代了,外甥女也学了,做第七代传人。老人骄傲地说,原来乐亭文园的一角,还有外甥女手握轮子做花盆的像呢。他说老祖宗是杨家埝的,祖坟还在杨家埝埋着呢。他的太爷,老太爷都是做盆的高手。老太爷说菩提岛建庙的时候,庙上的瓦和五脊六兽都是老祖宗做的。他介绍说2013年吴家兰坨瓦盆制作技艺就入选唐山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志平领我到冷屋,参观了他的作品。泥茶壶、盆、泥人.奥赛,这么多啊,屋里屋外有很多老作品,有小老虎,也有小泥人,有五脊六兽脊兽和十二生肖,还有饭筛子,花盆,聚宝盆,花瓶等佳品。简直是一个泥陶陈列馆。期待杨志平的瓦盆制作技术继续传承下去,乐亭的黑陶文化得到全面保护、延续发展。

          很早以前,没有陶瓷,泥瓦盆是谁家也离不了的必需品,每家每户都得用,所以瓦盆是稀缺的东西。想要买到瓦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吴家兰坨村每年年底生产队都分瓦盆,社员自己卖去,用小推车去卖,半夜里出发,一出就一百多里地,一冬昌黎滦县乐亭跑遍。后来人们有大水管了,就用大水管车子驮筐,装上瓦盆去卖。那时候为村民创收,吴家兰坨成为富裕村庄。现在有塑料和不锈钢盆,这些陶土烧制的瓦盆都成了工艺品。

           杨志平除了制作黑陶器具外,还制做各种泥塑工艺品。来到他的工作间,我看到了他制作泥塑各种小玩物的模具和加工机械。这里有各种会发声的玩具。再次看到那些小老虎、不倒翁、泥公鸡,不愣鼓子,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那时候村里招呼用破烂换泥人,就是这些,换来以后把它藏起来生怕被别人偷走。

            这时,正好来了一位串门的村民,我三个人交谈起来,村民们说群众都喜欢杨志平的泥塑作品,他把很多的作品送给村民的孩子们,然他们对泥塑感兴趣,爱上泥塑文化。

            采访结束,杨志平向我挥手致意。期待杨志平老师早日买到电炉,多烧优秀作品,祝福杨志平瓦盆和泥塑制作手艺,走进社会,走向课堂,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更新于2023-03-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No.50 吴家兰坨的瓦盆和泥人制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nu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