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隋唐300年》第25篇:大隋伟业之重连丝路

《隋唐300年》第25篇:大隋伟业之重连丝路

作者: 隋唐300年 | 来源:发表于2020-01-15 09:18 被阅读0次

    公元605年夏,大隋王朝的西北重镇张掖,来了一位58岁的老头。

    该老头在府衙内,简单的吃了几口早饭,便带着几个仆人走街串巷去了。只见他走在街上,每见到一个西域商人,便详细地询问对方的来历与见闻,一连数日都是如此。

    习惯了察言观色的商人们,一眼就看出来这老头来历不凡,非富即贵。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眼前这位竟然是大隋王朝的民部侍郎——裴矩。

    令裴矩也想不到的是,半截身子都已经入了黄土的他,竟然会在此成就丰功伟业,名垂青史。

    裴矩,公元547年出生于被毛主席称为“千年荣显”的“山西裴氏”家族。虽然家世显赫,但小裴矩的幼年生活并不快乐,因为他出生没多久,身为太子舍人的父亲就病逝了,他不得不跟随母亲,投奔了伯父裴让之。

    裴让之是也北齐大臣,位列三公,不仅政绩出众,诗写的也很好,给小裴矩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所以,小裴矩事事都向伯父学习,从小就勤奋好学,写得一手好文章。

    但是好景不长,在裴矩8岁的时候伯父裴让之也去世了。于是,他只好跟随母亲回到了娘家。

    好在裴矩没有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放纵自己,他依然勤奋好学,刻苦努力。得益于祖辈世代高官的积累,20多岁时,裴矩便在北齐混了个一官半职。

    但是,又是好景不长,30岁的裴矩便第一次尝到灭国的滋味,自己的国家北齐被北周给灭了。原北齐官员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裴矩也没例外。30岁的中年男人,上有老,下有小,压力正是最大的时候,但他却失业了。

    一时间裴矩心灰意冷,不知道如何是好。如果按此发展下去,他们裴家估计到他这一代,就要衰落了。

    但是,老天眷顾,或者说,他从小养成的刻苦努力品质,以及写文章的能力挽救了他。

    北齐灭亡后不久,当时还是北周大臣的杨坚,偶然之间看到了裴矩写的文章,对他的文笔大加赞赏。于是,便将他纳为了自己的秘书,很多大事都与他商议。

    杨坚登基后,裴矩也受到了重用。不过,受到重用和名垂青史还有很大的距离,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中,有无数个功在当世的大臣,都被淹没在了历史的风沙之中。

    裴矩在杨坚的手下,兢兢业业的干了13年,其中有什么功劳,史书上只字未提。

    直到公元590年,43岁的裴矩才开始有了第一次逆袭的机会。

    那时候江南刚刚解放,杨坚命裴矩巡抚岭南,但是走在半道,高智慧等人便在江南发动了叛乱。我们之前的文章讲过,杨坚令杨素、史万岁等人率大军前去平叛,俩人都立了大功。但是在这场平叛中,立大功的还有一人,就是裴矩。

    他带着几个随从到达江西南康后,发现江南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如果是普通人,第一反应肯定是向朝廷要兵要粮甚至还要将。

    但裴矩显然不是一个普通人,他太想有所作为了。父亲、伯父所造就的家族辉煌,已经随着他们的离去而消散多年,重振他们裴家的雄风,只能靠他了。

    究竟是会所嫩模,还是下海干活,在此一举。

    于是,他什么也没要,而是自己从各个县召集了3000基本没有打过仗的地方保安,就直奔战场了。

    就是领着这3000保安,裴矩竟然以摧枯拉朽之势,转战数千里,将叛军从江西一直打到了越南,安抚岭南二十多个州。

    请原谅,在这么激动人心的时刻,笔者就写了这么一句,因为史书上也就一笔带过,没有详细的过程。

    一个从来没有打过仗的文官,带着一群保安,竟然能建立如此大的功勋。隋唐英雄遍地,真的是名不虚传。

    捷报传回长安(大兴城)后,杨坚连连称奇,裴矩因战功卓著被封为了喜县公,任民部侍郎(民部二把手)。

    没过多久,杨坚又让裴矩去协助大忽悠长孙晟去忽悠突厥。裴矩再一次发扬了勤奋好学的精神,没过多久,就将突厥的情况了解了个大概,但是,也仅此而已。在突厥问题上,有长孙晟在,他永远只能是配角。

    裴矩就这样又当了十几年的配角。

    杨广登基后,裴矩已经58岁了,在那个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的年代里,58岁的裴矩终于迎来了,人生最辉煌的时候。

    他不愿继续落于人后,他不愿意家族的荣光由他衰落,他要赶超伯父,也坐三公之位。于是,他像一个热血少年一样主动请缨,要以老朽之躯,去建设祖国的大西北。

    有这样一位老骥伏枥的老臣为自己分忧,杨广自然不会拒绝。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经过一年多的详细调查和编纂,这位58岁的老头,竟然书写了一本,我国历史上,最重要西北历史文献——《西域图记》。

    里面不仅详细介绍了西域44国的险要、酋长、姓氏、家族、物产、典章制度等等,还绘有三条丝绸之路的具体走向,为现在研究古代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参考。

    只是很可惜,此书已经散佚。有人可能会说,书都没了,你怎么知道这书写的什么内容,把它的价值吹这么高?

    不急,笔者没看过,但是有人看过,只不过这人是古代的人。例如《隋书西域传》就大量引用了此书的内容。

    在写书的同时,裴矩还把目光转向了,河西走廊上的倒爷——吐谷(yù)浑。

    吐谷浑是鲜卑人的一支,当时控制着河西走廊。西域各国和大隋王朝做生意,他就卡在中间,要么做倒爷赚差价,要么吃、卡、拿、要分利润。

    看到吐谷浑这么混,裴老头胸中便燃起了为民请愿的熊熊烈火,准备请这群倒爷吃个瘪。

    但是怎么解决呢?再去征调3000保安,和吐谷浑在马背上死磕,好像不太现实。一大把年纪了,撒尿不分叉都够呛,怎么亲自领兵打仗?

    就在左右为难之际,裴矩突然想到了从大忽悠长孙晟那里学到的本领——忽悠。于是,一场针对突厥和吐谷浑的忽悠开始了。

    裴矩先派人到吐谷浑伏允可汗那里忽悠:东突厥早就投降大隋了,但是西突厥却一直没有投降。

    所以,大隋皇帝派我来张掖,就是准备去打西突厥。听说,西突厥经常把你按在地上摩擦,你看咱们要不要一起给西突厥来个联合双打?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吐谷浑伏允可汗以为天上掉了张大馅饼,马上要翻身农奴把歌唱,于是,也没过脑子就同意了。

    谁知道裴矩在背后玩了个阴的,得到伏允可汗的回复后,他便让商人们四处宣扬这条消息。不过话给反过来了,不是大隋要联合吐谷浑,而是吐谷浑要联合大隋。这真是人嘴两张皮,想咋说咋说啊。

    西突厥听说要被大隋和吐谷浑联合双打后,立马就怂了。

    于是,他们立刻派人到大隋举办了隆重的投降仪式,然后又很纯情的向大隋表了忠心:大哥,小弟想帮您收拾吐谷浑,您看行不行?

    裴矩表示,大隋早就看不惯吐谷浑了,谁知道这货竟然敢挑拨,大隋与突厥之间的深厚友谊,这种小人必须收拾。

    于是,公元608年,突厥铁勒部率10万骑兵,对吐谷浑发动了突然袭击。

    吐谷浑伏允可汗大败而逃,竟然还是朝着东边的大隋跑的,一边跑还一边纯情的喊:大哥,咱们不是说好,一起去打西突厥的么,现在他来打我了,你管不管?

    到这时候,还不知道裴矩在背后玩了阴的,估计吐谷浑的情报部门和外蒙的海军差不多,都是摆设。

    杨广得知吐谷浑要投降的消息后,高兴的大腿都拍红了,连忙派将军宇文述领了几万大军前去接应,但是在接应途中竟然出现了问题,让煮熟的鸭子飞了半只。

    不是情报泄露,也不是隋军水土不服,而是伏允可汗看见,接受个投降,就来几万大军,这哪像是受降啊,分明是来趁火打劫。于是,他调转马头,又带着残兵败将们往西蹿了。

    宇文述得知情况后哭笑不得,道喜却遇到了奔丧,只能追呗。

    从西宁追到了青海湖,总算是给追上了,宇文述本来还想给伏允可汗,和和气气的讲解一下民族政策。但是,伏允可汗估计是跑缺氧了,一头蒙圈,也没人给递个氧气瓶,让他吸吸。

    当时,伏允可汗脑子是相当的不清醒,扭过头,也不听宇文述唠嗑唠嗑,拿起砍刀就要干仗。

    既然这样,那就没啥好说的了。追得正嗨的隋军怼着伏允可汗的屁股就是一踹,斩杀其众3000多人。

    伏允可汗继续跑,宇文述继续追,在丘尼川这地方又给追上了。隋军又怼着伏允可汗的屁股猛踹了一脚,俘虏其王公贵族200人。

    宇文述这边大胜之后,裴老头那边还没有满足,估计他在张掖吃了一年哈密瓜,然后上瘾了。于是,他又上书杨广,让大将薛世雄和东突厥启民可汗,一起去把伊吾(今哈密)也给灭了。

    灭人国、杀人放火这事,杨广这位爷能不干?他很快,就下了道诏书,听从了裴矩的意见。

    启民可汗本来就不想去,但是畏惧隋朝国威,只好装着答应了。但是,在正式出兵的时候,他耍了个滑头,说自己得了痔疮,天天血流成河那种,骑不了马,去不了。

    听说启民可汗得了痔疮,去不了,隋将薛世雄反倒很高兴,省得有人跟他抢功劳了。不是薛世雄心理变态,高傲自大,而是他有那资本。

    这位老哥,出生于将门世家,史书说他从小就凶狠好斗,跟没煽过的公牛一样爱惹事。

    长大后,他又跟随北周武帝、隋文帝南征北战,战功卓著。本来他就看不起突厥人。于是,薛世雄独自领着几千隋军,开启了一场茫茫沙漠苦行军。

    此时的伊吾国王在干吗呢?

    马照跑、舞照跳。不是他不知道隋军要来揍他了,而是他认为隔着茫茫沙漠,鸟都不一定能过来,何况是一支部队。

    伊吾国王的想法没错,隋军很快就认识到了大自然的威力。没过多久,疾病便开始在人群中流行,士兵在一个个倒下,但是前方还有多远,却没有一个人知道。

    人最害怕的不是前路太远,难以到达,而是害怕根本不知道前方在哪,看不到任何希望。

    薛世雄终于意识到,启民可汗为啥得了痔疮。但是,就这样回去吗?

    薛世雄不甘心,他手下的大隋将士们更不甘心。大隋自开国以来,何曾有过一败?隋军所到之处,哪一个不是战必胜、攻必克?

    北边,四战突厥,每战必胜,让强大的突厥从此伏首称臣。

    东北,韦云起一人灭一国,让契丹不敢再犯隋境。

    南部,万余人灭林邑,把他们国王赶到海上。

    东南,又万余人灭琉球,把他们王子抓到洛阳。

    西边,宇文述不久前又大败了吐谷浑。

    这些国家,哪一个不比小小的伊吾强大?他们能做到,我薛世雄和这群将士们凭什么做不到?壮士出征,最差的不过马革裹尸,兄弟们倒下了,活着的人更应该去完成他们未竞的愿望,前行,一定要到达伊吾、建功立业。

    此刻,虽然这几千名隋军已经精疲力尽,看似弱不经风,但他们毫无疑问,已是最强大的军队。

    因为,上下同心者远,上下同心者大,上下同心者强,上下同心者胜。

    天助自助者,功成有梦人。终于,在一个风沙弥漫的下午,他们看见了不远处的伊吾城。隋军像几千匹饿狼,两眼放光,随时准备对眼前的猎物发动致命一击。

    但是,让人奇怪的是,从小就凶狠好斗的薛世雄,这一次竟然没有趁人不备,杀人灭国,而是选择了和平招降。

    也许,和平比战争更能击破人心。

    此刻伊吾国王,刚喝完葡萄酒,正酩酊大醉。但得知隋军远道包围了城池之后,酒便吓醒了一半。感叹道:“隋军真乃神兵天降!”然后就出城投降了。这国王当的,也挺有意思。

    薛世雄受降之后,又下令在汉代旧伊吾城东筑了一座新城。然后让银青光禄大夫王威带了1000多名士兵把守,自己凯旋而归了。

    回京后,他被杨广任命为了正议大夫。公元617年,在平定窦建德叛乱时,被窦建德打败,只率了几十人逃跑。逃跑后,他觉得有愧朝廷,不久抑郁而死,时年六十三岁。王威这个人,在李渊起兵时,会当配角经常出现。

    至此,在裴矩的苦心经营之下,这条中断了近300年的丝绸之路,这条连接着东方与西方的大动脉,终于开启了新的篇章。

    但是,辉煌仍然没有结束,一年之后,在杨广的御驾亲征下,这个辉煌将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潮。

    大隋之荣耀,也将达到顶峰。

    下篇预告:大隋伟业之拓疆4000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隋唐300年》第25篇:大隋伟业之重连丝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oz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