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呢喃,花香袭人。我脉脉偎依窗前,眺望着面前的小镇,它是我的家乡,亭台楼阁在夕阳的辉映下,更是流光溢彩。红飞翠舞的街市,情侣双双对对,豪华的巴士缓缓驶过街心花园,捎起我无处安放的心随巴士远行,皈依。
我依稀看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个鹑衣百结面容憔悴的小男孩——我的家乡,一路蹒跚走来,脱胎换骨,如今成了玉树临风的少年,神彩飞扬。它的变迁,它的发展,它的日新月异,离不开时代的脉搏,更离不开祖国伟大的领路人。
家乡四面环山,靠南面的小山坡比较近,山上有很多不知名的野花和树木,记得八十年代,我们三四个七八岁的小孩,一有时间便到山坡上嬉戏打闹,掏鸟窝,追野兔。我常独自眺望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几公里的坝子,零零散散东一家西一家,最多也就是百十户人家,青一色的土墙土瓦,与脚下的土地浑然天成,如同不修边幅的翁妪。一条三米多宽的公路,毅然横跨南北,把村子一分为二,列队于东西两边。说是公路,其实是一条土路,平时根本就见不到汽车,即便是有,那也是荷花池里着火——偶然,更多的则是再熟悉不过的“嘀嗒嘀嗒”的小马车。潺潺流水远道而来,缠缠绵绵从村旁经过,带来生命的源泉;大大小小不同轮廓的梯田,把房屋和人影嵌在其间。借着开天辟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几乎所有的人都一样,抓住太阳的影子,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忍受含辛茹苦的煎熬,搭乘改革开放的便车,奋力向着幸福的希望出发。
当我的家乡披荆斩棘跨入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并已展现出它的非凡魅力,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更是前所未有的突飞猛进。我登上历史的巨轮眺望,家乡的画板开始改观,零星的洋房拔地而起,与“古色古香”的土房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落有致的藤蔓爬上房屋,曾经漆黑的屋子,在夜晚绽开明媚的花朵。而村子中间的那条土路也涣然一新,变成了柏油路,龙飞凤舞直入云天,兴致勃发的大车小车,如同赶场一般来来往往,不断摇头晃脑,有时还不忘引吭高歌。原本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在不知不觉中忽然翻了四五倍,冷清的定期集市也忽然变得水泄不通,如雨后春笋的小康社会,初具雏形,正茁壮成长,迈向成功的未来。
而到了今天,小康已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已启航。我站在复兴之路上眺望,祖国更加强大,人民更加幸福,我的家乡更加富裕,很是碍眼的土房子,悉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金碧交辉的高楼林林总总。而那条柏油主路,不再是唯一的出入口,已被黄金分割成几条交差的十字路和商业街。规划后的乡镇,不再是曾经潦草的乡镇,而是具有中国特色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小镇,许多外地商贩,抓住商机,在这里落脚,安家,把每一个梦想送出,又把每一个希望收获。
心灵的窗扉仍在翕张,我眺望着!眺望着!那辆巴士已返回,驶入华灯初上的夜色。行道树下,照旧有闲逛的男女老少来往,他们踱着细步,画面是那么的祥和,温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