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在《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里讲到:受害者,身上都好像有一个不快乐的按钮。他们保护着这个按钮,希望不要被按倒,可是一旦被按倒,就会失控,非常痛苦,甚至转而到处去按其他人的痛苦按钮。他们的痛苦和快乐都是建立在外界和别人身上。
受害者喜欢编造故事,并且在自己编造出来的那个天堂里,享受着那种感觉。古典给我们归纳了受害者天堂的5个法则。
一起来看看自己有没有受害者思维~
第一个法则:死要面子,推卸责任
上学的时候,成绩不理想,怪学校不够厉害,老师不够专业;
上班以后,干不好,工作太累,就怪老板太变态,要求太严格,态度太凶;
结婚以后,婚姻不幸福,就怪对方不懂自己。
总之,一切失败和痛苦的事情都不需要负责,只需要编织自己的故事就可以了。越往后越夸大、越情绪化,慢慢地自己也真的深信不疑了。
第二法则:安心做坏事
在单位被批评了,回家把气撒在家里人身上,觉得我也受气了,没人哄,所以发脾气也是应该的。
有些事情明知道是损人利己的,但还是去做了,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没办法。
受害者,喜欢编造故事,让他的良心得到安放,做坏事也不会难过纠结。
第三个法则:分享比惨,找安慰
离异的女人聚在一块,骂天下男人都不是好东西,一一数落各种不可饶恕的罪行;
被老板训斥的人抓住机会吐槽老板,恨不得掘地三尺刨出老板所有的糗事坏事老底。
受害者模式的人迷恋受害者的故事。受害者们从其他受害者的故事中找到廉价的快乐,觉得自己还不算惨,还有更惨的,然后莫名地感到满意。他们很享受浸泡在这样的环境中,习惯抱团分享找安慰。
第四个法则:用受害来轻松获得同情和帮助
受害者模式的人,喜欢到处哭穷卖惨,换取其他人的帮助,获得情感和物质方面的支持。
比如,
你的单位里有没有这样的人?总说自己这不会那不会,就可以少做很多事情。
你的朋友中有没有人这样的人?遇到朋友,表现出弱不禁风,就可以得到别人多些关照。
这类人假装的时间长了,就变得无能,就会更惨,需要更多的情感支持。当他们享受别人的帮助次数多了,越来越贪婪,直到把身边的人搞得身心疲惫,无力支持。
第五个法则:自我伤害,绑架他人
受害者模式的人,如果对象不道歉,就拒绝吃饭;如果爱人提出要分手,就闹自杀。想控制别人未遂的时候,就会用自我伤害来威胁对方,达到绑架对方的目的。一旦达成,就会上瘾,一而再再而三无休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