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31日北京受“杜苏芮”影响,连下两天大暴雨,北京郊区房山区和门头沟区受灾严重,很多地方都被淹了。8月1日雨势终于小了,房山和门头沟中心城区的水退了,闺女在的兼职群马上就出现了新工作“清淤”和“保洁”,地点房山区、门头沟区。
七夕的前一天,兼职群里一下子有好几个花店急招临时工,工作时间都是:“现在!”到晚上12点。
兼职工作真是紧跟时事变化啊。
那天在写作群闲聊,说到旅游时写游记的问题,我说了自己的想法,二美建议我整理成一篇文章。因为话不多,撑不起一篇文章,我就记在这里吧:
我在旅游的途中就坚持每天写游记,是为了及时记录。虽然旅游的时候会拍照片,看着照片我们能记得去哪里了,但是很多细节,很多感受,如果不马上记下来,很快就忘了。
在旅游途中,今天看到这个景色很震撼,很有感触,自己觉得会印象深刻。但是第二天看到另外的美景,有了另外的经历,很容易就把前一天的感受冲淡了。如果旅行天数多,往往是到了后面,最开始的那几天的经历已经快忘光了,也只剩几个印象特别深刻的细节会被记住。
我自己觉得,游记不光是记录看了什么,更能重要的其实是记录感受、包括一些旅行途中的花絮。事后我们再回顾这次经历的时候,会发现,记录中的那些感受和花絮比看到了什么更宝贵。毕竟看到了什么还有照片和百度可以提供,但感受往往是即时的。
去年我资助了一个侗族的初中女孩,那时候她是初二。这个暑假我得知,我资助的这个女孩考上高中了。这个侗族女孩所在的村子今年一共有36个孩子参加中考,有23人考上高中,8人考上职业学校,其余的放弃升学了。我会继续资助下去,希望这个女孩子继续好好学习,三年后考上大学,走出那个侗族山村,去见识更广大的天地。
因为工作关系,有机会去某公司拜访了中科院的张工,见识到了真正的科学家是什么样子。张工2021年前专注于技术研究,几乎不与外界交流,那天却跟我们谈了两个小时,先是给我们科普了什么是技术,什么只是技术产生的工具(我们之前谈论的高科技,在张工看来,只是高科技产品,并不是科技本身),后来又讲了讲国内国外的科技产业形势。
对于占用了科学家这么长的工作时间,我们有些不好意思,张工却很真诚地说:我也希望通过你们,实现我的技术。
听到张工这句话,我很感慨。如今的科学家,着急的不是技术的发展,而是如何将自己的研究心血服务于自己的国家,改变人类的生活,真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实现价值。
跟朋友讨论《盐镇》这本书,朋友说,盐镇里被写进这本书的女人是幸运的,她们被看见了,被记录了。
我突然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这篇两百多字的文章,流传千古,被无数人背诵抄写。文章的最后一行是:“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为了出名、为了在历史上留下痕迹,想尽了办法,做了无数努力。但是有那么六个人,只是因为跟柳宗元一起玩了一趟,被柳宗元写在了游记里,他们的名字,就与这篇游记一起,流传千古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