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一般指青鱼、草鱼、鲢、鳙、鲤、鲫、团头鲂和罗非鱼等淡水养殖鱼类鳃部以糜烂、溃烂为特征的疾病。
【病原】
病原菌为柱状黄杆菌,曾认为是柱状屈绕杆菌等,目前有从病鱼上分离出气单胞菌,怀疑气单胞菌也会引起烂鳃。
【流行】
该病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一般流行于4~10月,以夏季最为流行。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病,20℃以上开始流行。水温在15~35℃,水温越高,致死时间越短。常与传染性肠炎、草鱼病毒病、败血症以及赤皮并发。感染是鱼体与病原直接接触引起的,鳃受损后特别容易感染,在水质好、放养密度合理且鳃丝完好的情况下则不易感染。
【症状】
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常离群独游。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称为“乌头瘟”;病鱼鳃盖骨内表皮往往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疾病初期,鳃丝略微肿胀,鳃丝上常见白色或土黄色粘液;严重时,鳃丝末端粘液很多,带有污泥和杂物碎屑,有时鳃瓣上可见出血斑点。
【诊断】
初步诊断(肉眼)要点:是鱼体发黑,鳃丝肿胀,黏液增多,鳃丝末端腐烂缺损,软骨外露。
常见几种烂鳃病区别:
由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引起的鳃病:显微镜下,可以见到鳃上有大量的车轮虫或指环虫,用大黄和抗菌药物无效。
大中华鳋引起的鳃病:鳃上能看见挂着像小蛆一样的大中华鳋,或病鱼鳃丝末端肿胀、弯曲和变形。柱状黄杆菌烂鳃无此现象。
鳃霉引起的鳃病:显微镜下可见到菌丝进入鳃小片组织或血管和软骨中生长,柱状黄杆菌则不进入鳃组织内部。
烂鳃病的诱因
①4-5月份是草鱼烂鳃病的高峰期。
②寄生虫(指环虫、中华蚤、车轮虫)寄生后能引起细菌性烂鳃,但从烂鳃病鱼鳃部很少发现寄生虫(寄生虫能够破坏鳃组织,但引起的烂鳃是一块块的,一般不在边缘,而且烂得很深)。
③大量用药,特别是杀虫剂及刺激性大的消毒剂。
④水体不稳定(气泡病)是烂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总结:预防气泡病可有效减少烂鳃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1.加大增氧效率,控制死亡量;
2.少量多次使用消毒剂或者富含蒽醌类的中药制剂;
3.加深水位,防气泡病加重烂鳃;
4.内服抗菌药物防继发感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