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什么新鲜事物,都要有个适应的时间。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让多数人从平房搬进了楼房:宽敞明亮,卫生舒适,就连厕所都从院里搬进了家里,再也不用大冬天天提着个夜壶放脚边了,多方便!
名字都改了:卫生间。
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脚。
可是前面说了:任何新鲜事物,都得有个熟悉或适应的过程。
记得我家搬到父母现在居住的地方那会儿,就听说过不少有趣的事儿。
我们这个单元,一楼住的是一对老两口,因为这是家属楼,照顾老职工,所以顺利分到了一楼,方便老人嘛!
可是住进来以后,老人就觉得不方便了。
从前住平房,厕所不是在外面,就是在家里院子,都是蹲坑式。
这住进了楼房,都换成了坐便器,老人发现了一个问题:不习惯。
坐在上面是挺舒服,但是总觉着不对劲,没感觉…
那怎么行?活人不能让坐便给憋死。
老人还真会想办法:让孩子找来工人,楞是给坐便器的两边垒起了两个高台,比坐便器略低一点儿,比脚板略大一点儿。
得,真行!愣是在上边找回了蹲便的感觉。
西边那单元四楼,住着一家四口。
住了一段时间,我有意无意的发现他们家人爱往门口街上的南边跑,但是不知道为什么。
终于有一天下楼,正好碰上他家老大,看他又准备出去,我随口问了句:“干啥去?”
老大一边着急走,一边回答:“上厕所去…”
“上厕所?你家坐便器坏了?”
“没有!不习惯,我还是去街上的公厕…”
靠!街上那公厕,离家属楼还有二百多米呢!
后来知道,很长一段时间,他家人都是去公厕解决轮回之事;具体原因,人家都说是因为不习惯。
但是我一直有怀疑:时间短了不习惯,时间长了怎么办?拉肚子怎么办?
唉!不是咱该操心的事儿,爱去哪儿去哪儿吧。
不是操心费水吧?
为什么这么想呢?
前面楼上有一个大妈,据说就是很节俭的。
洗手水、洗菜水、洗衣水,统统会留下来等着冲厕所;这倒没什么,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可后来听说的一件事儿,就让我觉得不只是节俭这么简单了:听说大妈买回来卫生纸,都要用刀裁成一个个小方块才用…
真正是服了大妈的精心创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