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女性网友留言说,她现在都不敢回农村老家了。
我问,为啥?
她说,每次回老家所面对的压力,比在工作中更大。
我询问了一下她个人情况。她大学本科毕业后,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工作城市买了房子和车。现在是一个公司的中层,收入稳定且可观。因为工作属性的原因,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对象结婚。
对于结婚,她的想法是随缘,但在老家的父母,不这么认为。特别是当父母告诉她,他们现在在村里面,都不怎么敢去和邻居聊天了。几句话一聊,就会聊到她的婚事。父母本是老实人,很是受不了别人那种异样的眼光。她说,原来每次过节回家,她都会热情地与左邻右舍打招呼,后来她就变得对他们冷漠,甚至是厌恶。
村上的人无事在一起聊天,无非就是两件事。
面对谁在外面混的不错,就会各种诋毁,说在外面肯定干些不干净的勾当,才能混的这么好;
面对谁混不是那么好,就会各种嘲笑。比如,到了结婚的年龄没有出嫁,就议论人家,是不是有问题嫁不出去呀。如果在外工作了几年,也没买个车,就说是个人都有车了,怎么他还没有,混的太差了……
实际,村上人所有聊天内容,概括起来就6个字:恨人有,笑人无。

我的老家也在农村,我能够深刻理解,他们无事生非,东家长西家短。原因有两个:
原因一:人性使然
人性底层逻辑就是这个,看到别人过得好,自己又没有能力超过别人,自然会用一种方法来为自己开脱,以求心理不那么难受。言语上的攻击,是最好的方式。因为,相较于分析别人为什么能做好,去学习人家,和人家变得一样好,言语上直截了当地攻击,就非常简单。人性都是喜欢,选择简单的事情做。
原因2:无所事事
有句话说,说是非必是是非人。那些“恨人有,笑人无”的人,在现实中,他们大部分人,都是没有什么成就,没有追求。
因为没有追求,所以能得到的就少;因为没有追求,看到别人努力追求后,没有成功,他们就更加幸灾乐祸。他们大部分人,都放弃了自己的人生,靠笑话不如自己的人,来寻求自我满足;靠诋毁比自己好的人,来寻求自我安慰。
很多人可能说,是因为农村比较落后,才会有这样的情况,城市应该好很多吧!
实际,根本不是这样。无论在任何地方,都很普遍。并且,每个人身上都或大或小地装着这个心魔。它们时不时,也会冒出来。
成就越大的人,会刻意把心魔管理起来。因为,想成事的人深知,“恨人有、笑人无”的习惯,对于成就事业,就是病,没有任何好处。对内丧失斗志,对外破坏人脉。
那么,作为我们每个普通人,如何才能把这两个心魔,给管理好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下手:
第一方面:给自己定目标
很多人,为什么会心神不宁、目光呆滞、眼睛长时间被手机俘获。就是因为,心无定见,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注意力就会被各种信息给俘获。
看到成功的人士,会情不自禁地做起杠精,做起键盘侠。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也达不到那些人的高度,即使有心去做,也会被臆想的各种困难所阻碍。
如果他们能够给自己定个目标,就不会有那么多闲心,那么多的时间去浪费了。有了目标,自然会关注那些,与自己目标相关的人和事,就会去学习人家。把别人本领变成自己的,以求达到自己的目标。
第二个方面:学会寻找优点,找缺点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很多人,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只有好的人,才能作为自己的老师。
实际不是这样。孔子的原意是,无论对方好坏,都可以作为我们的老师。别人有好的地方,我们肯定要去学习,以求把他人的优点变成自己的优点。
但是,遇到不是那么好的人的时候,同样也是学习的机会。根据对方的缺点,对照自己深思:我身上有没有这个缺点?如果有,尽快改掉;如果没有,警惕自己,未来不要沾染。
如果想革除“笑人无”的心魔,我们就要学会从身边人上学习和反思。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要观察和分析,是什么导致他们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找出原因,对照分析,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苗头,成为一面镜子时刻照着自己。
可能你会说,我是可以努力地从两个方面去做,但是,如果我就是那个“被人恨、被人笑”的人,就像上述那个女孩一样,我可咋办?
这点还真难办,因为,我们能控制的只能是我们自己,别人我们无法控制。
但是,不是没有办法。翻开历史,看那些成事的大牛人物,哪个不是在一路冷嘲热讽中过来的,他们习得一心法:但求耕耘,莫问收获。
在事业上,自己再努力,事情到底能不能成,也不是自己能控制的,那是老天爷的事情。成败听之于天。
在口碑上,自己再维持良好形象,别人背后到底怎么说我们的,也不是我们能控制的,那是根据每个人的修为决定的。毁誉听之于人。
既然这样,我们就不要纠结了,好好做好自己当下应该做的事情,老天爷的事情、别人的嘴巴,就要不要管了。
后来,我给那个女孩的建议,你不要心神不宁,只管做好自己就行。平时多和父母沟通、聊天,让他们知道你也在为婚事操心,让他们宽心。
自己过去怎么回家,现在还是怎么回家。给父母在自己经济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供养和孝敬。
面对如此孝顺的女儿,生活如此无忧的父母,那些闲言碎语的人,估计心里面也会酸溜溜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