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本来没有健康这回事,所谓健康,只是寻常。同样好好说话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只是因为“坏坏说话”的人太多,给人心里添堵而不自知,才需要我们专门学习,好好说话。
今天我们就来个分科问诊,以便对症下药。
识别关键对话
对话的双方有较大的分歧。
对话的结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对话双方的情绪反应较大。
这些特征,会引发人们产生不同寻常的情绪或反应,很容易口不择言,伤了感情还误事。
根据病因,下一步就是如何治—正确的沟通
有人喜欢用反问和追问的方式逼迫对方同意自己的某些观点。很可能会使对话演变为争吵,即使对方嘴上不说什么心理,也会心里对我们彻底关门,变得越来越难沟通。
沟通偏重理解,目的是要学会怎样体会别人的角色,照顾别人的需求。双方应在良好的氛围中,避免摩擦,畅所欲言。
张太太有个正在上初二的儿子,突然拒绝上学,家长怎么劝也不听。最后她百般逼问儿子才告诉她自己英语成绩很差,英语老师脾气又火爆,经常当着全班人的面训他,让他觉得很没面子,所以不想去上学。
李太太听完觉得啼笑皆非“怎么因为这点原因就不上学了,你老师这样做是为了你好”。她这样的说法让儿子觉得不被理解,于是变得更固执。
李太太去咨询了心理医生。心理医生给他儿子打了一个电话。电话里医生对他儿子说,英语不好,这是你的问题,但是老师发脾气,那是他的问题。仅就发脾气这件事上并不是你不对,而是他不对,你不必因此自责。
他的儿子在听完电话后,很快就会就对医生回复道,我知道了,我去上学。
表面上这个孩子是不想上学,实际上他只是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然而妈妈并没有理解他,反而发出了“大人永远总是为了你好”这种言论。而医生的话,帮他分辨了真正的是非,给了他足够的安全感,他就会自然而然的放弃自己那些极端的行为。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当孩子确实有错误需要纠正时,充满慈爱的父母通常会采用很坦诚的方法询问原因,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关爱和理解,同时体会孩子的感受,最后才利用恰当的时机,在孩子自然地想倾听时才给他们讲道理。
药来了→_→
在我们和别人沟通时,应先识别出关键对话,提高警惕,进而在和谐的氛围下沟通,通过安全感的引导让对方说出自己的观点,营造畅所欲言的语境。
说话是个「技术活」哟。否则,药不能停。
感谢阅读^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