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到”——不是困惑的困惑
(六分之一:问题5讨论汇总)
第五周(4月30日—5月6日)李双双提出了一个大家都有的疑问和困惑:很多道理知道却做不到,到底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呢?
乍一看,似乎是两个问题,经反复思索,因为其中一个概念不准确,所以实际是一个问题。其中的执行力的概念运用不准确,应该更改为“行动力”。行动力是指通过克制自己或者突破自己实现某个目标的能力,或者根据自己的某项不足,下定决心制定计划付诸行动求得提高的能力。执行力则是执行组织指令或完成组织赋予任务的能力。行动力属个人行为,执行力是因依附于组织而产生的行为,既有组织执行力,也有个人执行力。(以下我将全部使用“行动力”)
一、问题辩析
“很多道理我都懂,但我为什么不能都做到。”大多数人都为此困惑,为自己的行动力(非执行力)不足而困惑。
其实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困惑,知道却做不到,永远会在每一个人身上发生,只是程度深浅不同而已。
研究发现,人作为动物中的一个类别,95%的行为是基因决定的自发式反映,而另外5%的所谓理性行为,也往往是既定思维决定的自发式反映。作为经历数百万年才进化到现代智人的人类,从心理学上说,每一个个体的思维体系都有两套系统,分别称为系统1和系统2,其中的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也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耗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其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因为系统1的进化史等同于数百万年的自然进化史,而系统2的进化史仅等同于7万年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决定生物根本属性的是基因,而改变基因需要数百万年之久,系统2作为人类进入到文明社会的产物,不过7万年左右的时间,行动力还没来得及作为一项功能写入人类基因,也就没能成为人的本能。
人类在数千年的哲学思考中同样发现,基因决定行为,行为的目的是求存(普通动物性的生存);而文明进化程度决定人的思考,思考的目的在于求真。简要来说,思考为求真,行动为求存,二者本身就不在一个维度上。尽管两者之间会有关联,作为你我他的每一个人类个体,要控制自己的行为或者说通过行动力来实现自己已然明白的道理,非常难以做到。
李丽在绿色思考中,提出行动力不够的原因还是认识没有到位,认识到位,就能把目标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
“世上,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因不知。”刘文博(包括陆富龙、李双双、李晓蕾)通过引用王阳明的这句话,从正面认同了行动力不够的根源在于对一件事的认知还不够深刻,即对目标事件的认知程度,决定行动力的投入与坚持程度。与李丽的绿色思考比较契合。但这一观点支持的是知必行,所以是对这一问题的否定,即认为不存在“知道做不到”。虽然说是正面论述,但否定了问题。
张文春的绿帽思考是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创意,实际不是在回答问题,只是在选择解决方案,其实是从另一个侧面认同了“认识到位,必然会行动到位”的观点。
李耕的黑帽观点中,指出了道理的客观性和行动的主观性。即不管我们懂不懂道理,道理都是客观存在的,而行动则取决于我的主观意愿(人的主观意愿都是求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与王大慰的蓝帽观点相契合)。
“道理我是知道,但我并没有感受到照着道理做给我带来的好处和成长,趋利避害的本能就会让我放弃努力。”郑艳丹的大白话恰恰印证了人类同样具有的简单求存的动物本性。
“行动力不够,是否跟付出的代价不够有关?”是李晓蕾在红帽思考中的疑问,是一种亡羊补牢的说法,行动的结果或者行动不足的后果,作为动物求存的本性,是不会有持久思考和坚持的,所以如果说要通过衡量付出的代价来决定行动力,亡羊补牢,能补的极少,大部分是完全没有机会了。
二、解决建议
当然,知道,却难以做到,不等于做不到。正因为人类自身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因为大家都有这种困惑,所以必然会有人努力突破这种困惑。那么,这些人又是怎样突破困惑的呢?能取得突破和成功的人,并不在于只明白了道理,甚至不局限于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是否源自内心强烈的需求,是否掌握了某种套路。什么是套路?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绝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它们大都具有某种“结构”,这些结构就是套路。
因此,能真正“把知道变为做到”的人与普通人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掌握了套路,掌握套路的终极方法是刻意练习,而要做好刻意练习,少不了三个步骤。
霍亮在绿帽思考中直接给出了解决思路:一是用4D分类法对需要做的事情按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力求在一个时间段内专心做一件事情。二是强调坚持的力量。三是可以承认自己的低起点,确立自己的目标高点。四是设定预期,对照预期进行反馈,找差距,做调整,增强自信。其论述基本契合了刻意练习的思路和方法。
刻意练习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发现或创建事物背后的方法论。这一点上,李耕认为,行动力不足,要么是行动力目标与自己的需求契合不够,要么是目标太多而不够单一。并就提高行动力指出了要避免三个问题:目标不切实际的问题,目标分解不细的问题,对自身现有能力认识不足的问题。他的这些观点就是寻求方法论的一些初步探索。
刻意练习的第二步是反复练习。学以致用才是有效学习。找到套路不是终点,还要把这个套路“内置”到大脑中去。脑科学研究证明,如果经常通过刻意的思维训练激发某几个神经元,最终这几个神经元会连在一起,成为一种脑结构。所以,要把正确的套路,通过反复、刻意、长期的练习,即把没有经过足够时间进化(种植)到基因里面的能力,通过反复练习,内置到大脑中去,真让一项能力“长”在我们的大脑中。
郑艳丹列举的五一假期个人计划被临时事情打乱的情况,实际还是计划不够细、不够小,如果每天的计划是最小单元,不需要太多时间和精力就能完成,应该就能坚持。所以作为解决问题的建议,展开论述还需要深入。
刻意练习的第三步,是及时反馈。即每一个有意识地反复刻意练习的人,都需要他人对其练习进行及时反馈,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帮其认清自己。在刻意练习中,在有及时反馈的情况下,让一个人时时刻刻感受到进步和不足,并及时调整,终得真正的进步,也真正实现从知道到做到。正如李丽所说的,执行中要做到长期战略与短期目标相结合。既立长志,又常立志。
(注:本次王大慰的蓝帽论述借鉴了《人类简史》、《思考快与慢》及李善友《认知升级之第一性原理》中的内容与观点)
参与本次联合讨论的有:张文春、霍亮、李双双、李晓蕾、刘文博、王大慰、李丽、郑艳丹、李耕、陆富龙、易峰,很高兴所有人都热情参与,大家继续努力践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