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目管理的浩瀚宇宙中,优先级排序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指引着我们拨开迷雾,走向成功的彼岸。然而,在现实世界中,项目管理者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优先级排序问题,让人哭笑不得
相传,在远古时代,项目管理还没有诞生,人们做事全凭一时兴起。有一天,一个部落的首领突发奇想,想要建造一座金字塔。于是,他召集了全村的村民,浩浩荡荡地开工了。
一开始,大家干劲十足,你追我赶,进度神速。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逐渐显现。由于没有明确的优先级排序,村民们经常手忙脚乱,不知道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结果,金字塔越建越高,却始终无法完工。
首领急得团团转,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解决办法。有一天,他正在发愁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只蚂蚁正在搬运食物。蚂蚁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一只接一只,井然有序。首领恍然大悟,原来蚂蚁们也是有优先级排序的啊!
于是,首领仿照蚂蚁的模式,制定了一套优先级排序规则。他把金字塔的建造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根据每个小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这样一来,村民们就有了明确的方向,知道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金字塔的建造进度果然加快了,村民们也干得更有劲了。最终,金字塔顺利完工,首领和村民们都欢欣鼓舞。
优先级排序的现状
时至今日,项目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优先级排序也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然而,在现实世界中,项目管理者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优先级排序问题,让人哭笑不得。
比如,有的项目管理者会把所有的事情都列为优先级,结果导致项目团队疲于奔命,最终一事无成。有的项目管理者则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排序,结果导致项目偏离了轨道,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
还有的项目管理者会把优先级排序的权力下放给团队成员,结果导致团队成员各行其是,项目陷入混乱。更有甚者,有的项目管理者根本就不做优先级排序,结果导致项目团队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撞。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项目管理中优先级排序方面遇到了困难,不要担心,你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以下是一些有趣的技巧,可以帮助你轻松搞定优先级排序:
排序的方法
确定目标
在进行排序之前,最最重要的事情是确定目标。
项目的目标,产品的目标,服务的人群,解决的痛点都是目标,只有这些目标明确了,再进行优先级的排序才不至于后期进行频繁的变更。比如你要解决的问题是效率问题,那么优化类的功能优先级肯定比美化类的功能要高。基于特定目标的优先级排序才是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
下面的几个方法,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如何进行优先级的排序。
MoSCoW 方法
MoSCoW 方法是一种敏捷项目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你将任务分为四类:必须完成的任务、应该完成的任务、可以完成的任务和不会完成的任务。一旦你将任务分类,你就可以专注于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
必须完成的任务
假如你做的是一个聊天IM类型的应用,那么最基本的聊天页面、输入法、表情和语音功能是必要要完成的。如果这些基本的功能都没有,如何让用户使用呢?所以这些必须完成的任务,自然被定义为优先级最高,列入开发团队的开发计划中。完成这些必要的任务,也是一个产品或者项目的重中之重。有经验的项目管理者会将完成这些任务视做重要里程碑,并持续的进行跟踪和监控。
应该完成的任务
应该完成的任务,可以被理解为软件非核心功能。还是以聊天IM类型的应用为例,体验类型的功能可以被视为应该完成的任务。比如,我发出的信息对方有没有阅读?对方发送了语音但是我此时正在开发,要不要将语音自动转换成文字?对方发送了一个大的视频文件,足足有600MB,是否自动接收?是否在WIFI环境下接收等等。这一类的任务可以结合项目实际情况以及目标,综合判断要不要做。
可以完成的任务
可以完成的任务,可以被理解为客户并没有明确的要求,但从项目的长远目标看,要不要实现。比如,数据并发。当初与客户确认过这一款软件最多只有2W人同时在线。但运营团队非常的给力,前期的宣传和中期的支持都十分切中目标用户的要害,“导致”注册用户超过了20W,同时在线用户一度超过4W。那么聊天软件的负载是否可以应付?运维是否可以在用户无感的情况下,迅速扩展配置?
不会完成的任务
不会完成的任务并不是永远都不会做的,它可以被理解成当前的周期内不会被考虑。
比如聊天IM类的软件用于办公场景,聊天页面的个人形象(类似QQ秀的功能)展示功能就可以被作为“不会完成的任务”。毕竟职场类型的聊天工具,主要目的还是信息同步,提升沟通效率。突然展示个人形象,对于软件的定位并没有多少加分,甚至可能会因为看到你设置的形象而形成刻板印象,反倒不利于平时的工作开展。
Kano 模型
Kano 模型是一种质量管理模型,可以帮助你将任务分为三类:基本需求、期望需求和兴奋需求。基本需求是必须满足的任务,期望需求是应该满足的任务,兴奋需求是可以满足的任务。一旦你将任务分类,你就可以专注于满足基本需求和期望需求。
Kano模型和MoSCow方法很像,都是将需求先进行大类的划分。Kano模型将任务类型分成基本、期望和兴奋需求。基本需求就是满足用户最低使用程度的需求。期望需求是用户有明确诉求、更希望看到但是实现起来有一些难度的任务。这一类需求如果达成将有助于满意度的迅速提升。
而兴奋需求就比较玄学了,有些人通俗的称它为“啊哈时刻”。就是用户觉得没有这个功能并不影响工作,但一旦有了这个功能,就再也丢弃不掉的功能。用户会拍着大腿说“我要的就是这个功能,但是我说不出来”。
决策矩阵
决策矩阵是一种定量优先级排序方法,可以帮助你比较不同任务的相对重要性。你可以根据任务的成本、收益、风险和时间等因素来对任务进行评分。一旦你对任务进行了评分,你就可以根据总分对任务进行排序。
比如,在评估优先级的时候,你在白板上画一个二维象限图,纵轴是价值(Values),横轴是成本(Cost)。拿出一个任务分别进行定量的打分。比如任务A,价值是5分,成本是1分;任务B,价值是1分,成本是5分。那显然任务A的优先级要高于任务B。最后在二维象限图中,每一个待评估的任务都会找到具体的坐标,然后以高价值高成本-->高价值低成本-->低价值低成本的顺序排序。而低价值高成本的任务尽量不做。
使用直觉
有时候,最好的优先级排序方法就是你的直觉。如果你对某个任务有强烈的直觉,那么它可能就是最重要的任务。相信你的直觉,并专注于完成那些让你感觉最重要的任务。
如果你在优先级排序方面遇到了困难,不要害怕寻求帮助。你可以向你的团队成员、你的经理或其他项目管理专业人士寻求建议。他们可以帮助你确定哪些任务最重要,并制定一个优先级排序计划。
事情总是会发生变化,所以你必须保持灵活。如果你发现你的优先级排序计划不再有效,不要害怕做出调整。确保你始终专注于完成最重要(即符合目标)的事情。
优先级排序的未来
随着项目管理的不断发展,优先级排序也将面临新的挑战。比如,随着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项目管理者需要处理的任务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进行优先级排序,将成为一项巨大的挑战。
此外,随着项目环境的不断变化,项目管理者需要更加灵活地进行优先级排序。比如,当项目需求发生变化时,项目管理者需要及时调整优先级排序,以确保项目能够适应新的变化。
总之,优先级排序是一项重要的项目管理技能,项目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优先级排序能力,以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完成。
结语
优先级排序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项目管理者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优先级排序方法,以确保项目能够取得成功。
当然,在优先级排序的过程中,项目管理者也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被各种各样的问题所困扰。毕竟,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只要我们能够尽力而为,就一定能够带领团队走向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