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早清明晚拾一″。今天去老家给母亲上坟时,进村见到一户人家正办丧事,问及老父亲,说起来我还认识。很早时与父亲是同事。说是上吊自杀。我第一意识是儿女不孝?父亲却语出惊人:走了我当初未走的路呀。原来是其老伴儿去世近半年了,他一下子不能适应孤老。而惊我的是父亲怎么当初在母亲离世后也会有此孤独感吗?
父亲与母亲是性格㤯异的两个人。母亲做事干练、利索,下拖沓。而父亲遇事则不急不慌,由此两人经常争执拌嘴,而父亲常抱怨母亲指责太多。甚至母亲刚去世时,父亲还曾透露出终于解脱自由的感觉,害得我好久对父亲都有怨在心。怨他对母亲太薄情。
父亲承认刚开始确实觉得自己可以自由自在不受约束了挺好。但并不多久就感受到当初即使两人争执吵闹,失去时想来都是惜之晚矣。当身边无人与你争辨牢骚甚至吵闹时,那种孤独感是无法用语言述说。所以父亲说走出来了也就好,走不出来也就随其去了。
原来,身边的喜怒哀乐,忧愁烦恼,也都是我们活着的意义所在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