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美国的失业率快速增长,而人均GDP则呈现负数增长。共享经济在这个时候,因为能带来廉价的服务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包括我们所熟知的Uber就是在经济危机之后不久所建立的。而在中国,代表共享经济的打车行业巨头滴滴打车,则是在2012年中国O2O迅猛发展的时候出现了。
但是顶着“共享经济”之名的Uber和滴滴真的是“共享经济”吗?他们真的有切切实实做到共享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可以先看看共享的由来。在小的时候,邻居在农忙的时候过来家里借锄头,镰刀等农用工具,自然借了是会归还的,而且也不用花钱。到了读小学初中的时候,同学之间开始互传音乐卡带,小说还有漫画本。到了高中时候开始进进出出图书馆,每个月交一定的租金,就可以无限地在图书馆淌洋的知识的海洋里。
我们所熟知的共享经济即是通过借或租赁的方式,把闲置的物品或资源与他人共享,这里面有两个角色,被租借者和租借者,被租借者可以无偿地把物品分享给他人,也可以获得报酬,但是她不会因为分享了这个东西而得到商业上的利益。即两者之前的关系不是商业上的买方和卖方,而是同一阶层的两个没有利益纠葛的人。
当前滴滴有打车,专车,快车和顺风车这几种打车的形式。我们可以一一分析这几种打车形式中间的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打车”的两端连接着出租车司机群体和一般的乘客,本身在商业上的性质就是买方和卖方的关系,和传统的打车是没有太大的区分的。出租车司机“出卖”劳动力获得金钱,而乘客支付费用获得服务。所以这是买卖双方,而不是共享。
“专车”和“快车”同属于私家车出来接客,只是专车的车辆级别比较高,快车的车辆级别比较低而已。这里的司机有专业司机,也就是和打车司机只有“是不是出租车司机”的区别。也有一些花费自己的闲置空闲的时间出来接单的人,时间资源虽然是闲置的,但是接单收的钱却是车子全程的使用费用,而不是共同分担费用,所要到达的目的地也不是司机主动想要去的地方,所以一方面司机也是通过接单赚钱,另一方面司机接单的时间已经成了他做兼职的时间,而不是真的“闲置”顺便去做的事,所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说“专车”和“快车”也不属于共享经济。
那么在打车软件这个领域上真的没有所谓的共享经济吗?事实上还是有的。打个比方,私家车车主上下班的时候,总有几个座位是空着的,这个时候如果他捎带几个人,并且车里所有的人分担上下班产生的油费的话,这个就可以叫做共享经济。首先座位就是“闲置”的,车主上下班拉人也是顺便的事,在这过程中车主也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那么这整一个过程就可以是共享经济。
滴滴当前也有推出上面所说的“共享经济”的打车形式,就是顺风车,但是推行起来并不容易,当前推出来的效果也并不是很好,即使是有补贴的情况下。很多的车主抱怨说,想要让自己花更少的钱上下班,却需要提前预约,而且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等待乘客,而车辆在中间所出现的安全问题和维修成本也都要由自己来承担。社会大众能不能养成坐“顺风车”的习惯,需要去解决上面车主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在南京有一个案例,一个车主第一次开顺风车,就被开了9000块的罚单,而且车也被扣除了。社会和政府能否接受这种新的打车形式也是顺风车需要去考虑的问题。
所以滴滴和Uber当前能有共享经济存在的地方只能是在“拼车”这个打车形式上,但是这个共享经济依然显得尴尬和步步维艰。而什么时候打车软件所推行的“共享经济”能走出尴尬的局面并且被正位,将是我们社会大众所更期待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