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本就是一个胡思乱想的阶段。可令我惊讶的不是你对×××的莫名情愫,也不是你一直以来对我不合理的管教的反抗和叛逆。只是你在知道我卸载了QQ之后发给我的那样一条类似小朋友突然认真却还乏成熟和经验的消息,我才看到时是无措而茫然的,所以并没有及时给你太多回应。
人啊,是因为有了脑子才胡思乱想起来的。而这个胡思乱想成就了科研院里的疯子和精神病院里的天才。而前者后者的差别只是他们所执着的事物不一样,所以才导致了我们看到的是两种世界的人。其实从本质上来讲,他们或许才是最相像的人。因为他们偏执而疯狂;因为他们多疑而敏感;因为他们都痴迷于这世界的一部分。前者痴迷于科研和知识,后者痴迷于过错和经历。科研和知识是简单而繁琐的,所以他们的痴迷为科学发现起着无人能替的作用;过错和经历是消极而让人无力的,所以在对他们的执着上就有一批人创造出了现如今横行心理学的各种疾病。他们的贡献也都还算相似并且无人可以顶替。相似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所以从本质上来讲人性是没有太大差异的。而他们的无人能替就是他们的独特之所在,所以看似毫无交集的两种人之间的联系原来也都是这么紧密这么相似。所以人之间的差异是甚微的,如果你硬是要为自己的一点独特而绞尽脑汁想出一个类似轻度抑郁的高大上的名号的话我也是可以完全理解的。因为人总是孤独的,而当他在努力强调自己的不同时说明他在孤独着并且渴望被爱。
科学家的偏执热爱、多疑敏感为他们科研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这份近乎偏执的热爱注定了他们的执着,他们多疑敏感的性格决定了他们思维的缜密和对科学独特的可贵的洞察力。他们是不是很像你,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自己不熟悉的人,不是迷恋而是因为相似。但是我们自己往往都不自知,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想过要将自己的内心剖析出来,更没有想过要将自己与外界的某一部分或某一些人联系起来。
所有的孤僻和医生们口中的心理毛病都来源于不自信和某种程度上的懒。因为不自信不敢于表达自己,因为懒才会懒的思考自己处世的态度,而是一味地抑郁或压抑。而根本意义上的原因你我都应察觉到是心中的不自信。而这不自信或是因为觉得与别人差距太大又或是心里很信任自己却不肯付出努力又或根本就是约束不住自己内心的懒人情绪。但是看看那些努力的人,他们跟你又能有什么差别呢?从硬件设施上来讲大家都是一个脑袋一副身体。只是那些努力自信的人能够用肩上的脑袋管理好支撑着这个脑袋的身体而已,除此之外再难有差异,当然这得除却我们还没有遇到过的天才之类的人物。
过分夸大与他人的差异,会造就人性的孤僻,内心的孤独渐渐地因为本身的不自信,那些所谓抑郁症之类的种种心理毛病便随着周围人的不经意提及让你觉得你应该对号入座。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解释你的别于他人。
而你又是否是因为上了高中以来一直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值而慢慢变得不自信了呢。并且又加之对手机这样一个连话都不会问你一句,在你看来充满游戏和小说的你所谓的是心里寄托的物件里。对手机的痴迷几乎每个人都有,如果要为痴迷于手机寻找理由的话,我是定说不上一百字的。人啊,总是会为自己的某种缺点标上一些类似于凡人都无法拒绝怪罪甚至需要去纵容他的种种原因来为自己开脱,好觉得自己心安理得。
我们再从平常生活中的细节来看,你又是否注意到了你现在都因为那该死的物件而变得健忘了呢?煲饭忘记插电,出门忘记关灯,做作业找不见笔等等之类。并且当妈妈跟你讲话的时候你都有理由不听无视,继续专注的投入到你的所谓空虚的寄托中去。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大理由,你更加肆无忌惮,不分昼夜,无视作息地在手机的世界里驰骋。
试着从虚拟世界里脱离出来,试着接纳自己。试着倾听逆耳忠言,试着放下身段,试着拒绝说我不想我不爱做这做那,试着想想童年在爸爸的管教下曾经优秀的你,试着想想爸爸曾经对你的那些让你一度无法理解的教育。
放弃吧,忘记吧,放下吧!放弃你对手机的热爱和为了解释自己不努力时的辩解,忘记你想要忘掉的不愉快,放下你的身段和高冷向老师和身边的人虚心学习。
——彻夜未眠为你码字的姐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