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9,人生没有大的变动,没有大的起伏,一切如常,平平淡淡。
当然也不是一点变化都没有。
起码女儿上了高中,住了校,从9月份开始,我就过上了5+2的规律日子,一周本就不长,被这样分割开来,更觉得短暂。
还有一个变化,就是我的工作岗位调整了,8月底的时候从四楼调到了五楼,一层的距离,工作性质变了许多,虽是更忙碌,虽一样没什么意思,但至少暂时摆脱了一些东西,心情愉悦了不少。
没有到外地旅行,除了陪妈到北京待了一天半,除了回河南老家给爸过周年,一直待在青岛,哪里也没有去。不过,去爬了青岛的两个山,大珠山,浮山,竟然都是首次。见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瓦良格和帅帅的俄罗斯舰员。
生了两三场小病,去了两趟医院,一趟去体检,一趟去排查突然到来的疼痛。身上毛病不少,但似乎都还被年龄压制着,都还没太张扬。
这么看来,今年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是带妈去了天安门广场。她十几岁的时候在这里见过老人家,岁月轻轻抖抖身子,一晃,半个多世纪就过去了。
02
虽说这一年没有去过远方,却不经意间给自己营造了一个丰富的“诗意”世界。
正如朱光潜在《谈美》一书中所讲,“实际人生”只是整个人生之中的一个片段,人生是多方面却又互相和谐的整体。我因此而获得一点点人生的开悟,我的“实际人生”不那么完满,没关系,还有机会构建一个“实际”之外的人生。
这个人生,不会束缚在被评价的框架内,不会有对错,不用打卡,不用着急。
2019年开始比较多地接触了美学、哲学。
线下听“空谈务虚会”的曲老师讲课,上半年是伦理学,下半年是美学,先是讲朱光潜的《谈美》,接着是叶朗的《美学原理》。线上听了一系列中西方艺术史的课程,比如曾孜荣讲的中国美术史,意公子、顾爷分别讲的西方艺术史。正因为自己是小白,听他们讲画也是听得津津有味,世界还可以从这里打开,自己的热情也绽放开来。
竟然第一次有了自己喜欢的画家,之后寻了这个画家的传记来读,甚至当时萌发了一个强烈的心愿——将来有一天要到法国橘园美术馆“睡莲厅”待上几个小时,让自己静静地被大片大片的“睡莲”吞没,然后再到吉维尼小镇去看看莫奈花园日本桥下的睡莲还是不是曾经的那般。
发现自己在那么多风格各异的中国画里面,尤其钟爱元朝末年画家王蒙的作品,也曾动过念头什么时候去一趟辽宁省博看一眼他的《太白山图》。与前一个心愿相比,这个倒是太好实现了不是吗?
9月份,开始听西方哲学史,几乎每晚都听,123节课,听了两个月,听完了西哲的第一季传统哲学,结束于黑格尔哲学。如果你问我,学习这个有啥用,其实我也不知道答案。而且听完一遍,可能只是记住了皮毛。但是真享受学习的过程啊,专注,平和,沉浸。不然,准空巢的生活时光如何打发呢?
在这些学习的时光里,我暂时脱离了“实际人生”,在哲学思考和审美情感中体验到了人生的另一种活法。2020一定会继续的。
03
2019,时间都去哪了?对于我而言,很容易回答,除了上班,日常家务,和上面提到的听课,其它基本都花在了阅读和追剧上。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自己会喜欢阅读。想一想,无非是因为自己比较懒,笨,穷,不愿去做又累又辛苦的事情(比如健身),学不会新的技艺与爱好(比如画画,养花),也没有钱和条件去四处旅行,只好从事轻松、便宜、性价比高的阅读事业啦!
而且阅读,也的确是一件享受的事呢。你会被逗笑,也会被逗哭,还会因共鸣而感到自己被理解,更会引发你思考从来没想过的问题。
2019的阅读成果,是接触了不少日本文学,比如《金色梦乡》《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小偷家族》《闪闪发光的人生》《一个人的天气》等,都是温暖细腻地讲小人物生活和故事的,比较合自己口味。另外,和往年一样,仍旧读了大量的悬疑推理类的小说和一些个人成长类的心理学书籍。
碎片化阅读方面,追了一些公号和自媒体,比如“晓飞翻译”这个公号是每篇必读,还有看理想、单读、ONE、一席等APP。
2019竟然追了好几部剧,《光荣时代》《破冰行动》《悍城》《我们与恶的距离》《绅探》《冷案》以及尚未完结的《庆余年》。最近还追了两部奇怪的迷你剧,一个是日剧《恐怖的妻子》,一个是英剧《去他妈的世界》,从后一个的网友评论中学会了一个新的形容词:又丧又甜,用来描述一种新型的爱情。
一年里看了30多部电影,其中不乏几部不错的,比如《狗十三》《少年的你》《无名之辈》《唐顿庄园》《百元之恋》《小偷家族》《气球》《极限职业》等。
无论是文字,还是影视,于我而言,都是阅读,都是“看世界”,是我这个“内向人格”与这个世界发生联结的主要方式。从中看过去,看当下,看未来,看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现实的,虚构的,一起混杂成真实的世界。
04
最后来简单讲一下2019的“关系”,虽说是几句话就可以总结,但其实背后经历了许多痛苦的体验。
2019,亲密关系经历了几次冲突。围绕生活、工作发生的一些变化,我们的相处模式也升级改版了。每次冲突后长达几个小时的沟通交流中,我们深刻剖析各自的情感需求、性格缺陷、人生价值观,甚至追溯到儿时经历。我们从辩解争论到各自反省直到和好如初,越来越清晰地看见了自己,也看见了彼此。
我对他的期待以及依赖性都太高、太强,再加上我对自身职业和现状的不满导致我对情感需求过高,求关注求认同,从而使得我就像嫁接到他身上一样。经过一年的磨合,我终于得以“剥离”,不再只是向外索取,更多地向内探求。
我想,是不是每个女人的前半生都要经历三次“剥离”才能完整?第一次,是从父母身上,第二次,是从孩子身上,第三次,就是从老公身上。
2019,还是不够善待女儿。总是灌输给她未来很恐惧的想法,还是有那么多的担心。新的一年要好好反省自己噢。
今年冬天,回家给爸过三周年,按照老家风俗,过了三周年以后就不会年年都过周年了。时间是多么不经过啊,三年恍然如梦,却又多么希望真的是一场梦,醒来后还能如往常一样给他打电话,在电话里听到新闻联播的声音和他让我照顾好女儿的嘱咐。
以前是多么盼望过年回家,现在却因此每次都要害怕面对越来越迫近的归途。看见照片还会掉泪,有时在厨房里、在地铁上、在醒来时,突然想起,仍会害怕,逃避,恍惚,想念,有时在梦里哭,在梦里见到他。
有人说,父母是你和死亡之间最后的那堵墙。自爸走后,我的安全感少了很多,对不确定性更加迷信,人也变得悲观了许多。这让我更珍惜自己的拥有。
我知道,爸的离去,自己的人生永远无法再圆满。每当我感到快乐感到美好的时候,就会想到他,想到我今生再也不可能圆满了,就因为少了生命中重要的一个人。
可是,即使不圆满,我也仍觉得现在的人生美好,美好到想好好守护它,生怕它再被什么打破。
2020已经到来,我会好好守护自己的人生和拥有,努全力享受、体验、开创。2020,做一个行动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