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古董,有祖传宝贝,有瓷器,玉器,字画,杂项各类艺术品古玩精品的敬请关注专题账号。
明成祖朱棣在位二十二年(公元1403—1424年),当时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大大推动了制瓷工艺的进步,使其在继承元瓷工艺的基础上,又不断有所创新。在我国陶瓷工艺史上,此时的鲜红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独树一帜,占有特殊的地位,成为明、清两代的典型,并广泛影响于后世。
明初,随着手工业和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外贸易也日益繁荣。自永乐三年(1405年)始,三宝太监郑和曾先后七次下西洋,足迹远涉地中海、东非一带,既向外推销了精美的瓷器,又带回制瓷所需的“苏尼勃青”色料,为景德镇烧制独具特色的青花器皿提供了物质基础。由于频繁的中外文化和贸易交流,这一时期的瓷器在造型和纹饰上,也受到西亚地区文化的影响。如永乐青花水注、无档尊、卧壶、天球瓶及花浇等,就与古代波斯陶器的造型、纹饰有很多相似之处。
一般说来,永乐时大件器皿较少,圈足矮浅,盘、碗底心略微内凸外凹,大盘砂底细密,足状外直内坡,偶见火石红斑,同样的器型,永乐的胎体比宣德的要轻薄,修胎工整;琢器腹部的胎体衔接痕迹不明显。较为突出的,是那些受外来影响的器型,如无档樽、执壶、花浇、僧帽壶、鱼篓樽、八方炉台、折沿盆、大盘等,有的上面还写有阿拉伯纹、波斯纹或藏纹(包括宣德时期).这些器物是明初专为西亚人烧制的外销瓷,大盘与西亚人的饮食起居习俗有关,花浇、执壶等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举行礼拜活动的用器,除此而外,这些器型也受到了元蒙文化的影响。
永乐青花主要用'苏麻离青'钴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现象。由于苏麻离青含锰量低、含铁量高,降低了呈色中的红、紫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就能烧出浓艳的青蓝色,犹如宝石蓝一般的光泽,色彩雅致凝重,鲜艳夺目,层次分明。不过由于青花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烧成部分留下黑疵斑点,一条纹理中常见的钴铁结合晶斑,浓重处凝聚为黑色锡光,下凹深入胎骨,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感。也有将进口料和国产料相结合使用的,如以淡色国产料绘云水,浓色进口料绘游龙,使色泽对比鲜明,凸现主题。在传世品中,也有不带铁锈斑黑斑的,青花色泽极为幽雅美丽的瓷器,其实用的青花料还难以确定,估计是淘洗纯度较高国产钴料或进口国产混合料。
永乐时期注意淘练瓷土,因此,胎质细腻润滑,胎色洁白,较之后来的宣德瓷器胎薄体轻(脱胎的更轻巧)器型规整,大型器物细砂底,有光滑温润之感。永乐胎体有四种情况:
1、厚胎,细润而坚致,但较之后来宣德与康熙的胎质,则是莹润有余而坚硬不足,厚胎多见于琢器累,圆器类也有,多数墩式大碗,而胎釉结合致密,故釉面洁白,莹润如玉。
2、薄胎,器体玲珑,规整。圆器中以大小盘,碗居多,琢器较少见,如白釉,影青双系小罐,胎体都细腻轻薄。
3、疏松浆胎,胎色微黄,有胎质烧结不足的现象,釉面片纹也呈黄色,一般开片较小,也有开片较大的,底部开片较起身为重,甚至还有的胎体底足列有很深的纹路,釉面也随纹路裂开,用指头弹胎体沙哑,所见器物为红釉盘,碗类。
4、脱胎,永乐的脱胎器名传于世,胎体薄如蛋壳,极为轻盈,俗称做卵幕,其胎体虽然薄器型却规整,还能在器上刻,印花纹和款识,技艺可谓精湛绝伦。脱胎器的制作方法:胎体成型后施釉,待器物上釉干涸,再刮去没挂釉的那面胎体,刮得几乎就剩下釉,再在刮削面上施釉。烧成后似脱一层胎骨,薄如两层烧结一起的釉面,莹辙透亮,故曰“脱胎”,这种做法始于永乐,以后成化及清代康熙,雍正乃至民国时都有做,但都不及永乐圆器的圆润精细,所见的有小盏,葵瓣口小碗和盘等,似无倒山大器,纹饰有云龙,缠枝莲托八宝等,器中心暗印,刻“永乐年制”篆书款。因其名贵,后多有仿制,无论所仿永乐白釉厚胎,薄胎,或脱胎,迎光透视胎体,均不具有真品的那种红润光泽,并且仿品的透影性能比真品高。
永乐时期的釉面以肥厚、细腻、光滑、莹润、平净为主要特征,绝无橘皮釉纹。就青花瓷器的釉面而论,永乐瓷器的釉面青白程度较元代有所减弱,釉面青白为整个明代传统烧造方法所致,因釉料中掺有草木灰,并用木柴烧,所以会产生这种效果。
底足:常见器足有以下几种:高深外撇式圈足、内墙外撇式圈足、里直外收式圈足、齐平式圈足、外底边角微有突出的齐平式圈足。圈足露胎处多泛火石红斑。盘、碗类的内壁与底面先解除印弦纹一周;器心多微下凹,器底外凸,呈塌底状。梅瓶多平底,微有修胎痕,呈直角式小斜坡状甜白器盘、碗的底部胎体稍厚,并不完全透亮。
纹饰:传统纹饰最常见到的是缠枝花卉、折枝花卉、花果。
缠枝花卉有牡丹、菊花、灵芝、梅花、苜蓿、宝相花、莲托八宝等。缠枝花卉的花大叶小,叶片边缘绘成细齿状,枝蔓清秀,线条流畅,画面生动。
折枝花果纹有石榴、枇杷、莲花、茶花、碧桃、佛手、海棠、柿子、荔枝、葡萄、香椽、忍冬草、竹石、松石芭蕉等。这些纹饰经常出现在大盘、碗、梅瓶、执壶等器物上。特别是青花大盘,有折枝、缠枝莲花、菊花、瓜果,花纹变化较多,有三、四、五、六朵花卉的不同纹饰。
蕉叶纹绘画时蕉叶中茎留白不上色,蕉叶主买不画到叶尖,主叶呈等腰细瘦的三角形,叶缘绘成锯齿状,叶缘轮廓线以复笔渲染。
仰覆莲瓣纹以两瓣大花瓣间叠以一小花瓣,花瓣中部留白,很少上色,莲瓣的边框线由双线勾绘。
龙凤纹在该时期的碗盘洗上出现亦较多,有云龙、云凤、海水龙、双龙、五龙、团龙、荷塘龙等不同组合。龙纹绘得和前朝类似,依然是细颈蟒身,但有的龙身开始出现肥胖的身形,龙首有竖发和披发的,龙爪有三、四、五爪之分。
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
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明永乐,高41cm,底径12.2cm。
瓶小口,带盖,盖上有宝珠形纽,圆肩,肩下渐收,平底。盖纽及盖面中央饰莲瓣纹,盖之立壁上绘折枝花卉。梅瓶肩饰正反连贯的如意云纹,如意云纹内绘折枝花卉。腹部主题纹饰绘竹石芭蕉,衬以坡地、花草,宛如园中小景。足部绘莲瓣纹及卷枝纹各一周,莲瓣内绘各种折枝花卉。
此梅瓶造型秀美,青花色泽浓艳而有变化,使画面具有层次感,为永乐青花瓷器中的佳品。
100倍微观放大镜显示图
变色泡。因受腐蚀,釉中最接近表层的气泡泡面有的浸入有色物质或釉质发生化学变化,致使气泡泡面改变了颜色,气泡泡面全部或部分发黑色,仍有一定的透明度。上述表述的气泡色泽只是大致划分,实际气泡的色泽仍有较多的色差。变色的气泡泡面有的伴有物质脱落,泡面上呈现出线条状、坑点状、碎裂状凹陷。这主要是因为可溶性盐类物质在变色气泡泡面孔隙处或溶解或结晶造成的。改变颜色的气泡多在釉的表层,一般较大,从碎瓷片断面处可见大泡下的胎体均有孔隙与气泡相连。水分在此部位交换较强,所以较大的气泡泡面先改变了颜色。
通过对瓷器内部微观图分析,可以知道瓷器新老,以及是否作假等信息。对于瓷器微观形态造假者是不能模仿的一模一样,每个瓷器代表某个时期某个环境下,会展现不同的微观形态,这样利用微观痕迹+眼学就能很快鉴定出瓷器的真假。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眼学和科学相结合,古代艺术品鉴定必走之路。
不要私存,放到圈子里,让更多人知道吧!
五星服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