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塘实验小学 家长潘虹
每个家长都是语言的“魔法师”,掌握着影响孩子命运的钥匙。——题记
最近看了一部很扎心的家庭伦理电影,片名是《万箭穿心》。片中的女主人李宝丽一度成为不会好好说话的典型代表。她习惯性的恶言恶语,种下了悲剧命运的因,在操劳半世后,儿子在成为高考状元后,却等来了儿子与她断绝关系。在观影的过程中,多少次为李宝丽感到痛心与惋惜。也许,一句话的表达转变,就可以改变她“万箭穿心”般悲惨的命运。观影结束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回想起和儿子相处中的一些事,阵阵后怕在心里泛起波澜。
虽然从事着教育工作,但我也没有逃脱“中国式妈妈”陋习:唠叨、焦虑、爱操心,不知不觉活成了孩子生活的“权威”。犹记得儿子十岁前,是那样活泼、自信,有什么都乐意与大人分享。他的小自豪,小成就,哪怕是小缺点、小错误,他都会一五一十地讲与我们听。可是这两年,儿子不太喜欢黏在我们身边叽叽喳喳说不个不停了,他房门紧闭的频次越来越高,随着而来关闭的还有他曾经与我们想通的心门。多少次我想问问他学习上有没有困难,有没有什么喜悦想和我们分享,可是,他却越来越不愿意和我们多说什么,至少不愿意和我多说。
我一度不明白问题在哪里,直到数周前,我拿着儿子自学的小册子,兴奋地指着上面他演算的题目,直言不讳地夸他:“儿子你真聪明,这样的题你怎么会做的?你现在数学这么厉害啦!”没料想,儿子看到小册子,听着我的话,居然毫无征兆地情绪失控了。他双手紧握拳头,咬着牙关,眼里充斥着怒火和泪水。我不知所措,连连问他怎么了。他看着我着急的样子,眼泪夺眶而下,叹了一口气,克制住自己,压低声音说:“我就随便算算,你为什么要这样说我?我也没有想怎么样,你不要夸我,我怕……”我的称赞,居然让他害怕,我更加迷惑。但是,那一刻,我不敢有过多的情绪表达,怕刺激到儿子。只有让他平复下来,我才能弄清缘由。我试着伸出手,轻轻握住儿子紧握的拳头,让他放松下来。然后,平和地问他:“为什么妈妈夸你,你要这样?能告诉我原因吗?”儿子听到“夸”,本能地想挣脱我。我顺着往他身边挨了下,继续说:“妈妈可能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要告诉妈妈,妈妈才能改啊。”在我几番诚恳地表态和引导下,儿子带着几分埋怨地讲出了令我意想不到的原因:“四年级时,你们都说我语文很好,可是,上学期我有次语文没考好,你就一直怪我自以为是,太骄傲了。我每次有什么做得好了,你就会提醒我不要骄傲,不然下次就会不好。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经常一次好,一次不好,好像会不受控制地骄傲。所以,我现在特别害怕你夸我,我一夸,我后面又不好了。妈妈,我真的很怕和你说,你总是不懂我!”儿子说着说着,又忍不住哭了起来。那一刻,我才知道,自己平时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是那么大。除了抱紧他,我竟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我深刻明白了什么是“医者不自医,渡人不渡己。”原以为自己懂教育,提醒孩子,是怕他骄傲自满,夸奖孩子是希望他积极自信。没想到,因为语言技巧不当,以至于弄巧成拙,让儿子的内心充满矛盾与恐慌。作为“无证上岗”的父母,那刻觉得唯有学习能帮我成长,也唯有我成长了才能助儿子成长。
《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一书进入了我的视野,这是一本指导家长与孩子实现真正有效沟通的书籍。在阅读了第二章《语言的力量》,我找到了我们亲子相处的病因和对症的药方。1.称赞的语言。原来,“你很棒”“你真聪明”这类称赞是判断和评价性的赞扬,这样的称赞会使孩子产生焦虑,助长孩子的依赖性,唤起孩子的防御心理,对培养孩子自立、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不受外界看法影响的品质没有帮助。在学习中,我明白了称赞就像青霉素,决不能随意用药,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就是:智能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称赞需要家长用描述性的语言去肯定孩子的付出与成就,还需要关注孩子由此得出的积极结论,这样的称赞才能成为孩子精神健康的基石。2.指导的语言。儿子害怕夸赞,另一部分的原因是在他出现问题时,我指责他,评定他的个性为骄傲。这也是作为父母,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常会出现的语言不当行为。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家长需要给的是回应,而不是反应。要给孩子一定的指导,陈述问题,然后与孩子一起思考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决不能针对孩子本人发表任何观点。不管是称赞,还是指导,家长都不要忘记,孩子也是一个正常人,需要我们的理解与尊重。
语言是有力量的,它可以具有培养、激发的力量,也可以具有威胁、毁坏的力量。纵使家长的初心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李宝丽的半世任劳任怨也没有换来孩子的一点认同啊!我们想要一个健全的亲子关系,培养一个幸福的孩子,就需要成为一个有智慧的语言“魔法师”,带着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科学地使用积极语言,为孩子打开命运的光明之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