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某个公众号上看到一篇名为《为什么那么多农村孩子不读书》的推送,作者是一个与农村有过一定接触的保研的孩子,说了看到很多农村孩子不愿意读书的现状之后想找出这个现象背后的理由。诚然,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个人也觉得这些所谓挣钱机会多、重视教育的时间少、无奈选择……是一定的理由,但是这个根本不能成为不读书的理由。他们不想上大学吗?不是不想,只是不能。“不读书”的背后,我们不从所谓学术的角度而是从我们所面对的生活来看,除了个人的选择之外,还有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我们所面对的现实。
一、农村孩子没得选
不读书的背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教育资源的不平等。现在我们随时可以在网上看到某某名校择校费多少万的新闻、也能够有占海特约战上海市市民只为了求得一个能够在上海参加中考的机会。农村教育资源的落后也不是新闻。“免费午餐”项目解决了孩子们中午吃饭的问题,但是有些东西不能完全靠公益解决,比如教师资源,比如硬件条件。我们可以随便找一间农村中小学和一间城市中小学做对比这其中的差别就显而易见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语,但是我们的农村孩子其实从一开始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不是某知名高校为了扩大农村大学生的比例而出具对于农村孩子的优惠政策吗?这样就能够解决问题吗?我们大家都明白。所以对比一下升学率也就知道为什么那么多孩子不读书是因为没得选。
二、留守现象越来越多,青少年成长受到影响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变成了留守儿童,在家由爷爷奶奶带着或者自己带着自己已经成为了不得不面对的生活。这样的生活状况,使得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角色的缺失,这不仅仅是关爱,而是一个人成长的必备,很多东西都不是爷爷奶奶或者是老师或者志愿者们所能够给予的。而在父母缺失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能够有这种一定要励志读书的例子肯定不多。他们的面前似乎只有一条路也似乎是一条幸福之路那就是进城务工,然后娶妻生子,然后这样子循环。
三、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选择越来越多
国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南部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不得不归功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他们在城市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但是只能够得到和自己劳动不等价的少得可怜的工资以及不被城市认同的身份。这个城市赋予了他们什么呢?仅仅只是一个就业机会而已。很多人都在说第二代农民工已经不愿意回到家乡,不愿意又能怎样呢?还不是得回去,还不是得有大量的人出来。正式有这样一个庞大的需求的存在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所以他们能够在城市和家乡自由行走,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不读书。
总之,不读书不是一个单项选择的过程,而是现阶段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所赋予的结果。虽然有极少数的农村孩子能够读得上书那也只是一个安全阀的开启,是劳动力的再次转移。农村的孩子以后能否多读书,读过书的孩子能否回家乡或许也是一个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