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帝内经》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2、《医学入门》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3、《名医别录》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4、一炷着肤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疴立除。
5、宋朝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指出:“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6、《孟子》记载:“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
7、唐朝名医孙思逊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8、古语云:“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9、《小品方》云:“夫针须师乃行,其灸凡人便施。”
10、俗语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
11、《针灸易学》强调:“灸疮必发,去病如把抓。”
12、《备急灸法》:“仓储救人者,唯灼艾第一。”
13、《宋史太祖本纪》:“太宗病,帝往视之,亲为灼艾。”
14、《扁鹊心书》中说:“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15、《神灸经论》云:“夫灸取于人,火性热而至速,体弱而刚用,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治百病,效如反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