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初高中衔接讲座

初高中衔接讲座

作者: anhaoqingtian | 来源:发表于2020-08-24 20:28 被阅读0次

               

        踏万古江河 铸不朽人生

    亲爱的同学们:

        祝贺你们成为吕中这筑梦之地最年轻的追梦人!初秋时节的吕中,因为你们的到来,而充满了生机勃勃。我谨代表高一全体语文组老师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我相信,你们的青春足迹一定会为吕中所铭记!美丽的吕中也一定会因你们而更加精彩!

    请大家看一首小诗:

    初中的时候,

    一节课教你和面,

    作业是和面;

    一节课教你擀皮,

    作业是擀皮;

    直到教会你包饺子,

    考试就考包饺子。

    高中了,

    一节课教会你包饺子,

    作业是回家蒸包子;

    考试的时候,

    考的是烙馅饼。

    一.等闲识得语文面

        语文对于我来讲,是什么?

        当我站在壶口瀑布的时候,我可以吟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当我坐着画舫荡漾在乌衣巷口,我可以印证“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当我在扬州的瘦西湖感受江南的风的时候,我真的可以看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当我站在西藏的八廓街看那些虔诚的藏族同胞,我就切身的明白了什么叫“这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来世,只为今生与你共度”;当我依靠着粉墙黛瓦听石板路上踏踏的马蹄声,我也期待着油纸伞和丁香花……

        这一张PPT上,是我在江南贡院排到的科举时代的一张皇榜,你们初中都学过《不休的失眠》,成就自己的路由千万条,但是作为你们的老师,我仍然希望,三年之后的高考第一科语文,没有影响你的总分,并会助你金榜题名。

          我们今天讲的是初中和高中语文的衔接,我也希望你们明白,一个语文老师在做的,是努力的让你们把人生和诗意衔接,生活和情趣衔接,未来和责任衔接。

      将来的大学,如果你们没有选择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你们的专业也没有开设大学语文的选修课,你们就很难再见到这么多的、优秀的、集中的文学作品了,你们再也不会写800个字表达哲学的思考了,也再也不会有个老师告诉你语文有多么可爱了

    我们今后的每一天,都是在和语文说再见!

    二.高处不胜寒

    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赫然来临!总书记多次在各种场合强调传统文化,强调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并且躬身示范,谈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大语文,民族的精神血脉,文化土壤,薪火相传!

    传统文化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讲话(2014年9月24日)

    传统文化

    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讲话(2013年12月30日)

    传统文化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讲话(2014年9月24日)

    历史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总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出现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之中。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根源在社会生活本身,是人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 ——2014年10月13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讲话

    《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当你老了

    作词:叶芝 赵照

    作曲:赵照

    当你老了 头发白了

    睡意昏沉

    当你老了 走不动了

    炉火旁打盹 回忆青春

    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唱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

    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

    当我老了 眼眉低垂

    当你老了 眼眉低垂

    灯火昏黄不定

    风吹过来 你的消息

    这就是我心里的歌

    当我老了 我真希望

    这首歌是唱给你的

          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以2020年高考作文试题为例,既有过去常见的应用性文体,如全国Ⅰ卷写一篇参加“历史人物评说”主题班会的发言稿,全国Ⅱ卷写一篇“携手世界,共创未来”的演讲稿,全国Ⅲ卷给高一新生写一封“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信;也有新的应用写作形式,如新高考Ⅱ卷要求学生以《中华地名》节目主持人身份,写一篇“带你走近_________”的主持词。

          今年作文试题还有一个特点,试题加强了对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比如全国Ⅲ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这个题目很好地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不仅仅要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和社会,更要认识自己。

      首先,学生需要对试题材料进行细读辨析,挖掘其中内含的逻辑关系:认识自我的困难,如何克服这一困难,以及认识自我的意义,这三个环节构成辩证统一的整体。其次,学生还要运用辩证思维从中提炼出三对重要的辩证关系:自我作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镜子与自画像、个体与社会。最后,写作任务将学生拉到生活实践中,一方面促使学生批判性地探究,“画好像”中“好”的标准何在、具体内涵是什么;另一方面启发学生认识到,“画好”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上述三对关系。整个作文题的材料、情境和任务设置,就在如何的思考与“画好”的求索中,使学生体会到理论思辨与现实实践的辩证统一。

          “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都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所谓文史哲不分家,这样的题目也提醒我们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和准备。不能只把语文当作可以突击的科目,一味地关注热点,囤积素材,只会让人更扁平。”对于未来的考生而言,语文学习更要立足中国文化,体现文化自信,与时代变化共鸣共振。不仅要关注经典作品也要关注经典人物,关注时代议题并能够建立和传统文化的链接,一手抓中国文化经典,一手抓时代热点。

    记忆为主,浅阅读,提取信息

    理解、分析,筛选、整合信息,

    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

    读的境界大不同

      2019年高考全国语文Ⅱ卷中的实用类文本选取了与港珠澳大桥相关的报道,设题貌似考察信息筛选,实则考察考生的“文化自信”和“大国情怀”;小说文本《小步舞》考察人类共通的悲悯之心;《商君列传》考察了人,作为独立个体的思辨精神;而默写三道题分别考察学生是否能体味到文字完成的人物之美、建筑之美与音乐之美!

          每个文本默默传递的人文、人情和人性魅力,高扬的思辨精神和独立意识,展现的悲壮、绵柔等不同风格的美,才是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当我们阅读后获得了这一系列人文性的思考与感动,才是真的在阅读。

    考的深度大不同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8. 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2分)

    (1)芳草萋萋鹦鹉洲(  )    (2)云归而岩穴暝(    )

    10.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3分)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

    (2)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翻译: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中考课标导航: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去掉“审美情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减价集常平米,多作馕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枝④。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 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诫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商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体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思维发展与提升:

    2014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古渡头》)

    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鞋》)

    2015

    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马兰花》)

    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塾师老汪》)

    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塾师老汪》)

    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塾师老汪》)

    2016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战争》)

    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玻璃》)

    2017

    (《天嚣》)

    (《窗子以外》)

    (《我们的裁缝店》)

    2018

    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赵一曼女士》)

    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

    (《有声电影》)

    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微纪元》)

    2019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理水》)

    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小步舞》)

    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到梨花屯去》)

    2020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越野滑雪》)

    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书匠》)

    (《记忆里的光》)

          或许是为了反套路的命题需要,2017年的小说《天嚣》没有就人物设置答题,两道答题都指向文本的结构,《窗子以外》和《我们的裁缝店》是散文,相关的两道大题一道问语意(内容),一道问人称使用和语言风格(艺术形式)。

        2017年之后的三年,人物考题回归小说文本大题,但题目所体现的专业追求、学科特征和命题技术都大大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引导师生从对考题的关注转向对文本的关注。

    2020年《越野滑雪》一文的“情节”考题:海明威“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记忆里的光》一文中的“叙述”(叙述的对象是事件发展的过程,与小说中的“情节”有相同之处)考题: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都包含了引导师生关注文本阅读的相同诉求。

    第二,引导师生从对文本内容(写什么)的关注转向对文本形式(怎么写的)的关注。最典型的莫过于2019年《理水》一文的考题: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以及2019年《小步舞》一文的考题: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两道题问的都是小说是怎么塑造人物的,这是全新的题型。2020年《越野滑雪》一文关注怎么安排情节,2017年《窗子以外》关注到人称变化:“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再有小说语言的风格,也是小说大题新的关注点,以2017年《我们的裁缝铺》“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和2018年《有声电影》“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为代表,题目的设问方式跟“人物”考题异曲同工,题目把作用和效果告诉考生,让考生到文本中去找论据,同样表现出引导师生回归文本阅读的导向,也同样必须以材料和观点之间的关系为基础,涉及到思维活动。其他如怎么安排结构、怎么叙述故事、怎样描写景物等方面的考题,2017年前后都有所涉及,只是2017年以后更为集中一些。

    第三,就小说内容中的“人物”来说,引导师生从关注人物做什么转向关注人物想什么——从外部的可见的行为动作,到内在的隐秘的心灵世界,这显然是导向深度阅读的题中应有之意。相关题目有:2018年《有声电影》的“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2018年《微纪元》的“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2019年《到梨花屯去》的“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2020年《越野滑雪》的“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2020年《书匠》的“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2020年广州市中考语文的作文题“我能为你做点什么”,显然也表现出类似的诉求,其关注点变以往记叙文所关注的“做”的实践到“能做”的思考以及为什么能做的感悟,很显然,“做”是动作,“能做”是心灵活动和头脑活动,这一细节上的处理充分体现出命题者对语文学科素养中“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维度的重视和追求,而这,也正是当前语文改革的一个重要导向和当下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大缺失。

    三.何妨吟啸且徐行

    新课标“学习任务群”将颠覆传统

        新课标指出一个概念,叫“语文核心素养”,这是新课标的一个亮点,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宗旨性概念,统领整个课标。“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这四方面内容相互融合,不能分开。同时,“语言建构与运用”又是语文学科独有的内容,是其它三个方面的基础。

          我们的语文教学其实已经久违了“情趣”,很少顾及和尊重学生个人的“情趣”,新课标给一线教学提了个醒:“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是语文教育题中应有之义。而“鉴赏品位”这个说法的提出,在这个过分物质化的浮躁且低俗的环境中,是有针对性的。

        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关注当代文化,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这样明确的概括和提示,也是第一次。新课标提出“学习任务群”,将会改变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

      高一是“必修”,要求完成7个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高二是“选择性必修”,除了前面4个任务群,又还增加了5个“研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文化论著研习。

        任务群的设置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在教学中强调的不是以课文为纲,也不求知识的完备与系统,训练也不再是纯技巧的分解,而是任务群驱动下的多文本学习,主体是学生,教师则是教学的组织者,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教材 读书为要

        统编语文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读书为要”。用一家媒体的报道标题来说,就是“新教材专治不读书”。读书、熏染、积累是语文不变的法宝。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培养读书的习惯是语文最重要的宗旨。

        激发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是教语文的最重要的办法。举一反三(精读课)运用精读学来的方法来读其它书(略读课)。

    1.精读+泛读

    这个不感兴趣,我跳读。

      像《西游记》第一回,最难读,写得非常啰唆,谁能够精读下去?所以小时候我们看西游记都是跳读,看到不懂的字也不停下,一页页翻着很快,看到风景、诗词就翻,看到妖怪才多看几眼。先生看到就会批评,不读书,读书不求甚解,这些字都不认识,怎么可以往下读。但其实这样也有好处,读完西游记,就读《三侠五义》《封神演义》,读得多了,水平就上来了。所以各种各样读书的方法,这就是我们说的干货。

    把课外阅读纳入学习计划。

        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如果只是精读没有阅读兴趣,也没有较多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语文素养包括写作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扩大阅读量,这是改革的方向。

    提倡整本书阅读。

        为什么要提倡整本书阅读?因为现在多数人都读不完整本书,一是没有耐心,二是碎片化阅读的影响。所以整本书阅读首先就是“养性”,涵养性情,静下心来读书,感受读书之美,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1、从语文学习的沉睡者向语文学习的内在觉醒者转变(认知转变)

        在学生学习的庞大学科体系中,语文是一项基建工程——识字而后才能阅读,能读题然后方能解题……没有良好的语文能力作为桥梁,就很难谈得上通往其他学科的制高点。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这看似独立的四个方面,其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思维的主动介入和深度参与;如果还是沿用以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满足于记诵吟读的话,那么得到的只能是一些零碎、僵死的知识点以及一堆食而不化的纯理论概念,无关乎审美鉴赏,自然更谈不上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了!

            2、从轻阅读、轻写作向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读写结合转变(行为转变)

        在学生以往语文学科被边缘化了的学习中,轻阅读、轻写作是一种常态。而新课标

    则强调读写结合,新教材更是在每一个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中把写作作为“压轴”任务来抓。东北师范大学徐鹏副教授更是戏言:在新教材的学习中,“一言不合就写作文”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常态。

            诚然,阅读输入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途径——没有之一。人的精神要成长、发育,就必然借助于阅读,这跟人要满足生理的成长就必须摄入足够的粮食和蔬菜一个道理。摄入的食材不能满足身体的成长,人就会营养不良;而没有阅读支撑的精神也是贫瘠、孱弱的。

            阅读的过程,是积累词汇、培养语感、探索语言运用规律的过程,也是开阔视野、储备知识、丰富大脑的过程,通过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感知和探索,审美鉴赏评价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随之得到了增强,而阅读的最终成果如何,则要靠输出——写作来检验。

            新课标以“读写结合”为导向,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会读、善思、能写,并能根据不同情境的要求,灵活地切换写作者身份,准确地选择文体,实现建立在“厚积”基础上的“表达自由”。【摘抄】

        她,是民族的希望,是带领人民追求自由的领袖。她曾说,不喜欢政治,她更想当作家,或是一个学者,但她也说“既然参加了,就不能半途而废。”她软禁时曾被释放,但她明白只要赴英国探视家人,就有可能永远回不到缅甸,为此她失去了与亲人见面的机会。

    2009年6月19日,64岁的昂山素姬,在最近一年的软禁中,首次获准公开露面。在仰光一家酒店外,一个记者高声地对她喊道:“素姨,请笑一个。”她停下来,转身,问:“我的微笑还好看吗?”那天,有人在博客里留下了一句话:“素姨,你的笑容能融化一切!”

                            ——《遇见一些人,流泪》

    【随笔】

    是的,你的微笑能够融化一切冰冷,你的光亮能够照在每个人心中,你的付出与伟大是人人有目共睹的。你失去了年轻的容颜,但你并没有失去独特的魅力;你失去了太多的自由,但你并没有失去心灵的追求;你失去了美好的家庭时光,但是你并没有失去我们的理解支持与铭记。昂山素姬,你值得赢得每一分理解、每一个称赞,因为你当之无愧!

    又如:

    【摘抄】荣格认为:美其实不是一种存在,美是一种消失,如果春天的花一直存在,它并不构成美的条件,恰恰因为它本身是在一个消失的状态,而且因为它短暂,才构成了那个对美的特别强的惋惜。

    ——《蒋勋说红楼梦·第七辑》  P59

    【随笔】

    春天万物复苏是美,小孩子在阳光下弯身抚摸花朵是美,人性之善良更是美……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懂得美的内心就够了。美可以是一种消失,正如流星在夜空中只是划过一道弧线,如此短暂却别是一种美。就算观赏时再仔细,也总会有人懊悔自己前一瞬还是不够仔细去看,这就是对消失的格外的珍惜,对每一次拥有的热切的盼望,从而身体里那颗懂得美、渴求美的心也就活跃了。这样看来,美是一种消失,但美也是一种存在,一幅山水名画,总会有人发现它不同的美丽;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人心中总有一份善念,这也是美。真正美的事物,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冲走它的存在,也不会因为外物的掩盖而覆上一层灰尘,美就是美。只要有一双足够发现美的眼睛、一颗足够容得下美的心,美就一直在那里。

    3、从被动接收器到高阶思维学习者(学习过程转变)

          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在一个较为浅层次的层面上展开的——对文本的解读权、诠释权、论断权乃至对阅读文本的进度等,主要还是掌握在教师手中;然后经由教师口头讲授或有限的学生探究,学生再被动接受一个“一元化”或者“二元化”的结论,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难免隔靴搔痒,中间始终“隔”着一层。严格意义上说,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更多地停留于被动接收的层面,所需调动的也还是比较浅层的思维,比如记忆、理解、单向度比较、分析等,还谈不上是主动建构;新课标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则大为不同,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是分别从语言角度、思维角度、审美角度、文化角度逐层递进地提出要求,每一个层面都必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接触后的自主行为,通过“接受学习任务→深度理解、剖析学习任务→阅读输入(选择性摄取、内化咀嚼)→综合运用分析、综合、横向或纵向的多向度比较、提炼、整合等高阶思维理解、消化、梳理学习内容→写作输出”等一系列自主学习的行为获取知识,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获得一个不再是由教师说了算、也没有终极定论、极具个性化的“多元化”结论雏形(之所以说是雏形,是因为学生可以随时推翻自己的结论,也可以在原有结论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充实,使之趋于完善)在此基础上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积累:储蓄了,便终有收获的一天

    训练:“学习”再解读  “量变”与“质变”

    阅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写作: “你表达了自己,你才获得了生命 

    弘扬“学气”向往诗和远方,在努力中不断拓宽人生的厚度

    保持“静气”坚信金石可镂,在雕琢中不断刻就人生的深度

    锤炼“勇气”彰显亮剑精神,在奋斗中不断磨砺人生的硬度

    涵养“大气”永葆家国情怀,在历练中提升人生的高度

            与更好的自己相遇

    沧海横流,显英雄本色;激荡年华,惟奋斗者胜!希望你们将吕中基因深植内心,将吕中品格融入血脉,心怀天下、难而益开,以新时代奋斗者的姿态和作为,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绚丽篇章。

        最后,祝独一无二的你们前程似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高中衔接讲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ho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