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年轻人的社交,脆弱地不堪一击

年轻人的社交,脆弱地不堪一击

作者: 大杨故事 | 来源:发表于2018-09-23 21:36 被阅读114次

    今天的话题我一直想写,却迟迟没有动笔。

    我属于年轻人,而我的社交圈,以及社交能力,一塌糊涂。

    关于社交这件事,我也经常审问自己。

    比如,是不是因为我某句话说的不好听,所以他和我闹掰了?

    会不会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一直很自卑,不敢和优秀的人保持长期关系?

    为什么我每段恋爱都很短暂,那些谈了三四年的情侣们是怎么做到的?

    为什么她三分钟内不回我消息,我就感觉被全世界遗弃了?

    我的社交,是不是有问题?

    我们感谢微信,是它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一个人的是否有趣,是否有价值,只需要看他的朋友圈就够了。

    我们感谢微信,是它给我们提供了发泄生活压力的空间。

    同时,微信也让我们更快地失去一些人。

    从前时光慢,联系只能书信,想你了需要驾一辆马车,奔波数月才能见上一面。

    而如今,打开手机,点击微信,只需要两秒。    

    从前恨一个人,厌恶一个人,还要坐在书桌前,规规矩矩写上一封信,告诉你,我讨厌你不想和你交朋友了。

    而如今,删除好友的按钮方便又醒目。

    删除好友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又一个城市里。在数百万的茫茫人群中,将一个朋友拉黑,很可能在接下来的人生中,你都将不会再与他相见。

    就像一滴水滴,融入了大海中。离去的时候,没有一丝声响。

    记得有一个朋友说过,她最害怕的就是群发消息。当她群发消息时,每次都能收到几个刺眼的红色感叹号,点进去,是白茫茫的未知朋友圈。

    她说,最让她难受的,是有几个曾经她认为很要好的朋友,把她拉黑掉了,没有一句解释。

    其中有一个朋友,前几天还和她一起逛过街喝过下午茶。

    那一瞬间,我感到了脆弱和无助,甚至开始有点儿怀疑友谊,她说。

    我们说,现在的年轻人啊,大多拥有好几副面孔。

    微信朋友圈里是热爱工作、积极阳光、孝敬父母乐于助人的乖boy。

    微博里是上网冲浪、解放自我、追星看热闹看段子的吃瓜群众。

    熟人面前哈哈哈,陌生人面前不好意思您哪位。

    年轻人们大多熟练掌握了切换面孔的技能,每天都仿佛奥斯卡影帝加身,角色切换自如,宛如川剧变脸。

    至于社交,在我看来,年轻人们都是又佛又丧的。

    回想我们的父辈们,他们的朋友关系似乎更牢靠一些。好哥们好兄弟,几十年不见,见一次面依然亲昵如从前。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里有一个小片段我很喜欢,文革那年,有一群知青来到新疆工作,支援边疆建设。这群知青大多都是二十多岁出头的小伙子小姑娘,一腔报国情怀,将青春和汗水都留在了这片广阔土地上。

    一晃半辈子过去了,曾经老了的知青们,如今依然保持着每一年聚一次的习惯。而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食物,就是当年大家都很爱吃的新疆大盘鸡。

    这个片段给了我很深的印象,除了大盘鸡的好吃,其实更多的是对这种友谊的敬佩和羡慕。

    现如今,我似乎很少见过年轻人们,会因为一盘大盘鸡而保持数年的关系,反而更多的是因为口味不一致,而破裂掉的虚假友谊。

    为什么老一辈的人,大多能都维持这么久的朋友关系呢?是因为他们对于社交,是用心经营的。

    逢年过节写封信寄张贺卡,有微信了发个微信关怀一下,这些不提。我曾见过有个中年大叔,因为听说交了十年的朋友生病卧床不起,于是连夜开车六百公里,只为了去看望朋友。

    而如今的年轻人们,对待朋友大多是佛系的,看缘分。

    哎呀我不喜欢主动说话,真正的朋友会主动找我聊天的。

    我生病了,如果他是我的朋友就应该主动来看我!

    好的关系不需要维持,真正的朋友可以包容我的一切。

    同时,丧掉的年轻人们,其实并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经营好每一段朋友关系。

    在他们看来,经历了每天上班下班的疲惫,未来买不起房的焦虑,以及看不到未来的恐惧后,相较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维持朋友关系,他们更愿意用这些时间去安静地看一会儿美剧,练半个小时的瑜伽,做一顿饭然后做个香甜的美梦。

    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持一段关系,未来也不一定能成为很好的朋友。何必呢?

    记得前不久看过一个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日本的年轻人们普遍都不再进行社交活动了。

    有朋友去过日本,回来告诉我说,如今的日本社会,真的像一潭死水。

    他说,在那里呆了几个月后,他发现日本的年轻人们真的很喜欢一个人生活,而日本的商业环境也给这种生活模式大开绿灯。

    比如,日本的烤肉店有很多提供一人烤肉台,拉面店也一样。

    日本的便利店里,到处都是一个人安静坐着吃关东煮的年轻人。

    去日本看电影,官方软件会鼓励你选择一个人的座位,而这在如今的中国,你选择一个人的座位还会被提示,建议选择两个座位和朋友一起看。

    他说,在日本,就连服务员,也都是说着一样的话,用着一样的语气,都是程序化的微笑。

    这里的年轻人们不会考虑买房买车,因为东京的房子根本买不起。年轻人们也不会考虑未来,考虑长远规划,因为日本的退休年龄很晚,很多公司都是按资历排辈,哪怕你是个才华横溢的新人,也依然要老老实实地慢慢熬。

    至于婚姻和性生活,看看日本的老龄化程度,和新生儿的数量就知道了。

    如果你是个喜欢烟火气喜欢热闹的人,那么如今的日本根本不适合去生活。

    因为这里是一个,年轻人根本不想上进,也不会去上进的社会。

    至于社交,在很怕麻烦的日本人眼里,可能也是一个麻烦。

    中国的年轻人们,未来会不会也会变得跟日本的年轻人一样,不再视社交为人生必需?

    甚至因为怕麻烦,从而舍弃人与人最基本的交流呢?

    我不得而知。

    是不是现在的年轻人们,就不需要社交了呢?

    我觉得,恰恰相反,我们更需要通过认识不同的人,来完善自己的人格。

    因为只有认识不同的人,我们才可以看到,这个世界的真正样子。

    只有认识不同的人,我们这个生命,才真正与社交相连,而不是孤独的个体。

    只有认识不同的人,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

    张德芬老师有本书,名字叫做《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因为它可以很好地概括我想说的东西。

    漫长人生里,我们终将遇见我们的爱与孤独,孤独是黑夜前的黎明,而爱需要经营。

    我想谈谈自己。

    我从小到大是个很自卑的人,这种自卑曾经一度沉郁进我的灵魂里。

    我不敢和女生说话,不敢向女生表白,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

    我害怕与陌生人交往,害怕结交新的朋友。

    我曾经患有人群恐惧症,迎着大量人群向前走的时候,我的背后全是浸湿的冷汗。

    上台演讲对于我而言,曾经一度是梦魇。

    我经历过漫长的孤独,经历了漫长的黑夜,经历了无数个辗转反侧痛恨自己的夜晚。

    后来我经历了一些事情,这些让我认识到,如果我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孤独里面,我就会像溺水的患者,永远无法自由呼吸。

    于是,我开始主动交朋友,我开始学着别人怎么穿衣服,我开始听音乐,一开始是肖邦巴赫,后来是周杰伦尧十三。

    我学会了主动搭讪,和陌生人交往。一开始这很痛苦,因为是种巨大的挑战。而如今,我的一个书友,就来自书店的一次主动结交。

    我感受过心碎的痛苦,也曾消沉迷茫。

    幸好,我有一群一直陪伴在身边的好朋友。

    在我心悸跪在床上大口喘气的时候,是他们接通了我的电话,努力和我说话分散我的注意力;

    在我离家出走,蹲在大雨中抽完了一整盒烟的时候,是她一直在安静听我吐露内心的黑暗;

    在我抑郁无法排解的时候,是他,说走就走,陪我喝酒喝到凌晨。

    我感谢他们,也感激生命中出现的这些人。

    我们的人生,就像是一辆巴士。车上人来了又走,有的人上来只是为了给你上一课,有的人陪你坐了好多站,有的人和你依偎在一起后来还是离开,有人和你短暂相逢却让你刻骨铭心。

    漫长人生路里,我们没有办法保证所有人都可以陪你走完长长的路,但人生就是这样,每个人都会有下车的时候 。我们需要做的,是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等待着他们到来 ,并且感谢他们曾经的陪伴。

    我想,这才是社交的真正意义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年轻人的社交,脆弱地不堪一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iq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