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是小孩的时候,父母撑起来一把伞,在孩子需要被认可的时候,父母会说你真棒;
在孩子需要被关照的时候,父母基本上给予的是侵入式的关照:
在孩子遇到困难需要被重视的时候,父母基本上会很快发现及时解决;
在孩子收到荣誉需要这种光彩照人被分享的时候,父母一定是第一个接受者;
而孩子青春期需要被了解、被信任的时候,父母无论是否是能够干预的信任都给予自己的信任在先:告诉其我相信你的努力不会被浪费,我相信这个坏事儿不是你干的;
在孩子觉得不舒适、有话说、不高兴、有成绩、想说话的时候,这个保护伞️要起到的就是这个作用,否则她就是一个过早被迫丢失童年福利的“假大人”,看起来也许无欲无求不会让大人牵挂,实际上这种需求、渴望幻化成为一颗毒瘤,扎在心里,让别人依赖上瘾,弥补这个丢失的过程。
所以说,我觉得自己的童年还得获得了这些东西的,没有觉得有所遗憾,可是成为成人之后,这些“服务”谁来为你提供?
是你的妻子、丈夫?你的老师?你的闺蜜、好哥们?你的某个社群?你的…?总之如果说作为成人你不需要这些的任何?我想你一定得好好照顾好自己!
也许你有了给予的对象,比如说子女,这些子女需要你的这把伞,可是你如果没有“伞”,你给予的是什么呢?是你以为的伞,是孩子需要的伞吗?不确定。这个区别在于你需要还是她需要的问题,你可以清楚的分辨出来这种区别吗?
举个例子:幼儿园里一个小朋友A的玩具放一边没看好被另外一个小朋友B拿走了,B看起来有点霸道觉得是自己看到的,A觉得是自己先玩的,于是哭起来,这时候作为A的父母你会怎么样争取呢?
这时候你需要的是什么?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没有标准答案,也不可能有标准答案)
拿来区别需求的不同来看,A需要一个解决办法,去理解这个冲突和矛盾,实际上很多事情都是没有对错比如说AB之争,那么怎么样看待这件事情A需要一个自洽的认知。
作为A的父母来说,也许她需要是
1、她需要帮助女儿争抢过来这个玩具,因为她认为不能受欺负,凭什么拿走。
2、也许她需要说服女儿这个轮到别人玩了,因为她的价值观是忍让,她需要拿这种品质行走江湖,并且传递给女儿。
3、也许她需要发怒,是因为自己从小被欺负到大,不能让孩子在受欺负和委屈。这条听起来是不是像我受苦这么大没吃过好的我希望孩子需要吃好的穿好的不受累,住好的。
天下第一父母之切切之心。
可是孩子究竟需要什么伞?你给了吗?这些只是你的需要。
为什么要做区别?因为需要导致结果,你给的不同理念引导的不同的人生与方向。这也是言传身教最难的地方。孩子在变,父母有变化吗?有进化,只是这种进化速度比起孩子一代代进化速度还是显得更慢一些。
回到我们的成人世界的需要上去。
在你需要被认可的时候,谁作为给予你回应的人?
在你需要被关照的时候,谁能关照得了你坚硬的心?
在你遇到困难需要被重视的时候,你肯让谁发现?
在你收到荣誉需要这种光彩照人被分享的时候,你需要谁知道?
而当你在人生颠簸时需要被了解、被信任的时候,谁在你身边?
在你觉得不舒适、有话说、不高兴、有成绩、想说话的时候,你的保护伞️是什么?
我们没有或者这把伞残破不全,所以成人的世界略显孤独、孩子满足不了你以上这些需求,也许你的父母、亲密关系、社群组织也满足不了你,那么谁可以呢?
这个谜自己解,解开之前请至少呈现一幅你需要但是你可以接近的状态,这样也许会离解开谜底近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