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倒已经有十四年了——真吓人一跳!马上使他连带地觉得自己已老了许多。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他和曼桢从认识到分手,不过几年的工夫,这几年里面却经过这么许多事情,仿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到了。
曼桢曾经问过他,他是什么时候起开始喜欢她的。他当然回答说:“第一次看见的时候。”说那句话的时候是在那样的一种心醉的情形下,简直什么都可以相信,自己当然绝对相信那不是谎话。其实他到底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看见她的,根本就记不清楚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777361/e40ceb9ee376a426.jpg)
读完《半生缘》是在一个雨声潺潺的夜晚。合书而眠的时候是第二天凌晨,外面没有一丝光,滂沱的雨声嘀嗒嘀嗒,落在每一个这一生都错过的人心上。
许多年后,被姐夫侮辱,生下孩子,结了婚又离婚的曼帧与世钧偶遇,非常哀戚地说「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这轰轰烈烈的前半生就像做了一场梦,梦醒了,也就过去了十四年,他们回不去了。
永远都会记得那种夜晚的胡同巷子,晚风吹过,月亮昏黄的挂在天上,两个人拉着手走过黑暗,说着有的没的,但都是幸福的,偶尔抬头看看月亮,年轻人看月亮,光晓得那月儿又圆又亮,照的人都会脸红,会欣喜,年轻人便觉得这短短时光就是一生了。
其实根本无所谓那些回不回得去,时间没有变,变的是人心,谁是等了一辈子,可又有人真的等了一辈子吗?两年都过不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4777361/0ee39bd87b545652.jpg)
张爱玲的书里,一向很难让人相信爱情,但在《半生缘》里,她却把爱情写出了少女青春时期夏日午后那清新的光景。
当世钧回南京,与曼桢小离别,“一想起曼桢,他陡然觉得寂寞起来,在这雨澌澌的夜里,坐在一颠一颠的马车上,他这故乡好像变成了异乡。”那个时候,他们还尚是一对很恩爱的恋人。
曼桢写给世钧的信里说:“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一个人。”
世钧从南京回来,两人对视着无缘无故的笑。世钧急急地说:“我有好多话要对你说。”然后两人对望无言,其实他已经说了,她也已经听见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777361/ccd43c55abc8b921.jpg)
但很快,暴风骤雨来的太狠,浅红碧绿都扫尽,张爱玲用她那精美的文笔把这美好的东西撕碎在了读者眼前。最后曼璐死有余辜,曼桢嫁给了鸿材,世钧娶了翠芝,叔惠出了国。
曼桢对她和世钧的爱太坚定,一直相信世钧会在外面等着自己。这一点世钧不如她,我倒不觉得世钧懦弱,只是有的时候,他觉得他还不够成熟和太容易妥协。因为误会曼桢和豫瑾结婚了,他向爱情妥协,因为不成熟,半年后和翠芝结婚。
在洞房的那天晚上,世钧和翠芝就像两个做错了事的小孩,两个不相爱的人怎么可以结婚,翠芝问世钧:“现在后悔是不是来不及了?来不及了?”
曼桢嫁给鸿材后,最后又与他离了婚,曼桢永远是坚强和正直的,鸿材是她最恨的人,她不用鸿材靠战争发财的钱,她人生做的最错的一件事情可能就是委身嫁给了他,可是那时为了孩子还能怎么办。
书中写到她所想的一句话:当初她想着牺牲她自己,本来带着一种自杀的心情。要是真的自杀,死了倒也就完了,生命却是比死更可怕,生命可以无限制的发展下去,变得更坏,更坏,比当初想象中最不堪的境界还要不堪。
张爱玲真的也是一个哲学家,这本书出了好多金句,张爱玲的句子总是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已经万箭穿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4777361/55ac0ee33ec5a9ee.jpg)
曼桢和世钧再次相见,叔惠的妹妹赶出来相送。“她在少女时代就知道他们是一双恋人,现在又看见他们双双的走了。”
这不经意的话看着太让人震撼了,十年生死两茫茫,就这样过去了。半生过去,已是陌路,最后也只能挤出那么一句:“回不去了。”
张爱玲在《半生缘》中写到:“也许爱不是热情,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最后的结局对我来说是残忍的,好在重要之人无死无伤,仿佛又回到一开始,大家一起做事的时光。
“只要在一条路上走着,总是在一起的。”这句话无尽苍凉,就像是巨大悲拗中挤出了的一丝微笑,还是让我对这个悲剧有了一点点释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