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参与者的不同,可以分为公有(Public 或 Permissionless)链、联盟(Consortium 或
Permissioned)链和私有(Private)链。
公有链,顾名思义,任何人都可以参与使用和维护,参与者多为匿名。典型的如比特币和以
太坊区块链,信息是完全公开的。
如果进一步引入许可机制,可以实现私有链和联盟链两种类型。
私有链,由集中管理者进行管理限制,只有内部少数人可以使用,信息不公开。一般认为跟
传统中心化记账系统的差异不明显。
联盟链则介于两者之间,由若干组织一起合作(如供应链机构或银行联盟等)维护一条区块
链,该区块链的使用必须是带有权限的限制访问,相关信息会得到保护,典型如超级账本项
目。在架构上,现有大部分区块链在实现都至少包括了网络层、共识层、智能合约和应用层
等分层结构,联盟链实现往还会引入额外的权限管理机制。
目前来看,公有链信任度最高,也容易引发探讨,但短期内更多的应用会首先在联盟链上落
地。公有链因为要面向匿名公开的场景,面临着更多的安全挑战和风险;同时为了支持互联
网尺度的交易规模,需要更高的可扩展性。这些技术问题在短期内很难得到解决。
对于信任度和中心化程度的关系,对于大部分场景都可以绘制如下所示的曲线。一般地,非
中心化程度越高,信任度会越好。但两者的关系并非线性那么简单。随着节点数增加,前期
的信任度往往会增长较快,到了一定程度后,信任度随节点数增多并不会得到明显改善。这
是因为随着成员数的增加,要实现共谋作恶的成本会指数上升。
另外,根据使用目的和场景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数字货币为目的的货币链,以记录产权为
目的的产权链,以众筹为目的的众筹链等,也有不局限特定应用场景的所谓通用链。通用链
因为要兼顾不同场景下的应用特点,在设计上需要考虑更加全面。
如果将联盟链比作互联网的话,私有链更类似于各个企业内部的局域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