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汉本1班 陈丹 2017410002
“假如把犯得起的错,能错的都错过,应该还来得及去悔过;假如没把一切说破,那一场小风波,将一笑带过;假如重来过,该体谅的不执着,不受情绪挑拨”,是否还会犯错,是否还有机会将功补过。因为情绪的挑拨,我做错了太多,既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所以,我想说,得过且过,别计较得太多!
记得有位讲《道德经》的老师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悟,”听了这句话,我感触颇深,因而在品读一本书的时候不再是囫囵吞枣,就看书而看书,而是带着自己的慢慢的融入到书里面去,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得到了成长,不再是像过去一样颓废不已,斤斤计较。整个人心态放松了很多,遇人遇事也不再是那么的冲动了,因而读书真的很重要,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句话竟然出自我的口中,这是过去的我所排斥的。下面是我所看的一本书中的一段对白,很是具有人生哲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人生昏暗中能有所帮助。
晓田开始问法:“师父,人为什么有烦恼?”
师说:“因为妄想、执著、分别。”
问:“遇到烦恼,我就持咒。可是持咒可以暂时压制,但烦恼却进入了潜意识,这怎么办?”
师说:“要观照它,不要用咒子去压制它。”
问:“怎么观照呢?”
师说:“心如明镜。一切事来了,都在镜子里显现,但是镜子如如不动。”
问:“观照了依然要生气怎么办?”
师笑:“生气就不是观照。观照是静静地看烦恼生起消失,而不是跟着烦恼跑。有观照的人,不会生气。观照是一种力量。”
师说:“有烦恼,是因为你想有所得。”说着,师伸出手来,以手握空,握住,松开,示空掌,手收回身畔。“佛法讲的是‘无所得’。以无所得的心去面对人与事,哪里会有烦恼?佛陀在《金刚经》中说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无所住的心,就是无所得的心。”
晓田问:“如果有那么一个人,他做的事让人不停地起烦恼呢?”
师说:“那你就把他当菩萨看。”
“可他不是菩萨啊。”
师笑:“起烦恼,是因为你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把他当菩萨看,就是要你去看别人的优点。佛眼看人,人人都是佛;修罗看人,人人都是修罗;好人看人,人人都是好人;坏人看人,人人都是坏人。看人人是菩萨,对方不一定现在就是菩萨,但他有未来成为菩萨的可能性。把对方看作菩萨,把他让你起烦恼的这一切事看作考验,你能够不起烦恼,就是精进。”
师说:“六祖讲,当下即是净土,说的是没有分别的境界。所有的烦恼,都缘于分别。心有分别,身在净土,也不会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