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9-13

2018-09-13

作者: 吾辈w | 来源:发表于2018-09-13 15:20 被阅读0次

    我好像变得不爱读书了

    原本出来逛街想看看衣服的,没想到这里有一间书店,习惯性地进去溜达一下,看看有什么新书,就出来了。

    但像以前,不会走马观花地溜达书店,总会找本喜欢的书翻看一下,坐一会,买一本回去看看。

    这次进去书店,我心里却有挥之不去的愧疚感,原来有这么多爱读书的人啊好惭愧,很害怕。

    自从大学之后,阅读量越来越少,想起以前班上一有什么好书,人手传阅一遍,除了老师布置的各种必读名著清单,还有伍美珍、杨红樱、曹文轩等人的童话,杂志有《故事会》、《读者》、《青年文摘》,翻到烂的《天使街23号》、《十宗罪》,那会郭敬明饶雪漫还是主流,网络小说刚刚兴起,掀起一股阅读热潮,那时青春澎湃,少女心荡漾的时代。

    看着书店人来人往,却安静得不敢乱动,走起路来蹑手蹑脚,害怕打扰这些徜徉在书海中的面庞,平静从容的神情,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我的浅薄,提醒我浪费了生命里多少宝贵的时光。与他们一交谈,我总能轻易暴露自己的无知与乏味。

    我“害怕”在书展上阅读到忘我的人。琳琅满目的书,满足各类读者,却也容易让人产生选择困难症和心理压迫感,茫然四顾无所适从。何况,现场总还免不了流动的人群、促销的叫卖。有多少人,还总是想找到最好的、最想读的,还要足够便宜的那一本。他们呢,身体是移动的书房,一本书就足以隔开外界的喧嚣,忘了今夕何夕。这样的定力,让人敬畏。 

    我“害怕”那些坐在地板上看书的小朋友,因为他们太纯粹。花花绿绿的少儿馆里,随处可见这样手不释卷的身影。书籍为童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是一个人读书的启蒙,也是最快乐的时候。因为没有功利心,单纯只是享受阅读和知识带来的满足。有多少人,早早丧失了这一门槛最低回报最高的快乐?抑或儿时有,长大却遗忘了?上大学和工作后,我遇到一些人,他们思维敏捷、观点独到、表达精准,自带光环,想来也都是从小读书积攒的能量吧?眼前这些孩子,就是明天的他们吧?

    我“害怕”那个在名著前驻足三个小时的小姑娘,因为她太专注。我是在进馆不久看到她在中国当代文学书的展位前的,等我逛完了所有展位返回时,她还在那,保持同一姿势,看同一本散文集。这让我想起小时候,也有段时间看书看得天昏地暗忘记一切,常因听不到大人的说话而被数落。在求学时代,这种始于读书的专注习惯,因为升学的压力,得以被动地保持。但在后来的人生里,或多或少地丢弃了。当时很舒服,但终究会在某个时刻,让我付出沉重得多的代价。

    我“害怕”那名热衷冷门书的小伙,因为他敢于坚持。在热门畅销书前人流如织,严肃文学、学术图书冷清的对照下,这名身材高大的男生,长时间沉迷于中华书局那一摊古代文学书,《诗经》、《颜氏家训》、《阅微草堂笔记》……崇尚实用性、快餐式阅读的当今,不追蹭热点,愿意慢下来,认真翻一翻“没用”又费脑的古代书文,表面上是有个性,骨子里还是因为内心坚定有支撑。这种坚定是读书的馈赠,又因为读书而不断强化。如果,在人生每一次的岔路口,我们都能遵照内心的真实声音做选择,烦恼和后悔也会少很多吧?

    我“害怕”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因为他总不知足。一般的老人家跳跳广场舞、出去旅旅游,他则是每年参加书展。老先生是机械工程师出身,从年轻时就热爱文学。图书匮乏年代,曾为了买《红楼梦》和《基督山伯爵》通宵排队,现在家里藏已过千册。这次书展又迷上了一本国际关系领域的书,“以前没看过这方面的书,今天发现写得挺有意思的,买回去学习学习。” 看到他,我的脑子里浮现出一棵大树,即便年轮已老,仍然在尽力舒展枝叶,上承阳光雨露,下将根茎延伸,只为了生命更好地绽放。而我呢,已经越来越少以一种谦逊的心态去读新领域的书了,即便为了实用或兴趣,也总是要在读书效率和效果上打折扣。工作忙累、生活繁琐、读书伤神,任何一个理由都能让我们轻易满足、谅解自己,选择更轻松娱情的方式消遣光阴。

    我“害怕”在书展忘我阅读的人。我甚至怀疑他们已经知道我这样东张西望、挑挑捡捡者的不安,但他们不会表达不屑。因为每一个能在书展读书几小时的人,还要忙着在地铁、在咖啡馆、在家里、在每一个可以的场合,马不停蹄地读书。因为阅读,他们的一分钟,比一些人的一辈子还长,还要精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9-1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ww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