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用我的例子告诉你,育儿育己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用我的例子告诉你,育儿育己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作者: 辞职三年 | 来源:发表于2018-11-07 21:17 被阅读0次

    养娃,真的是特别考验父母智慧的一件事。

    你想工作,他也要过来凑热闹,和你抢电脑;

    你要做饭,他非要给你倒油;

    玻璃不能敲,他偏偏要跑过去敲几下;

    二楼楼梯太高,不能上,可他非要上去看看;

    这样的剧情,在我带娃的日子里,每天都在上演。

    刚开始,我也是那个情绪最差,动不动就会奔溃,需要时不时对着窗户大喊几声才能让自己心底的怒火得到发泄的恐怖妈妈。但好在,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实施了一些积极自救策略,现在的我已经修炼的有了几层境界。

    第一层,不发火,更重要的是明白发火没用,徒增情绪上的困扰而已。

    其实,这对于个人的情绪管理也是很有帮助的。很多时候,我们是通过孩子看到自己的情绪、感知到了自己的内心、找回了一些遗失的记忆。

    第二层,就是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

    其实,娃的问题和成人世界的问题是一样的,如何看待娃的问题,折射的是一个人对人性的理解。

    2岁多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觉得自己可以主宰整个世界,无所不能。大人做什么事,他觉得自己也能做,所以很想试一试,那不如在安全的前提下,就让他试一试好了。一旦你开始理解自己的孩子,你就会自动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点同样可以用来处理职场问题、夫妻关系,也可以叫做换位思考。在养娃之前,我不可能对换位思考有这么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所以,养育一个娃真的教会了我很多。

    这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讲到的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移情沟通不谋而合。首先要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一旦别人感觉到你了解他,你就赢得了他的信任感。接下来的沟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有时候,我们对别人给与理解是十分吝啬的,我们会习惯性的认为,我那么努力的理解了别人,可是当我有情绪的时候,谁来理解我呢?所以,我不想去理解别人,也不需要别人来理解我,就这样吧。但是,你不曾尝试着理解别人,你就不会有任何收获,更找不到问题的答案。

    第三层,就是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引导他,也是写这篇文章目的所在。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这样说:“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

    比如:想让孩子学会理解家人这个概念,我会先告诉他,我们是一家人,好东西要一起吃,如果他吃小饼干,就要给爸爸一块,也给妈妈一块,剩下的是他自己的。我没有强行拿走他的饼干,爸爸也没有,我先把所有的饼干放到他的手里,由他来决定给还是不给。让他自己取出小饼干只是一个小动作,看似简单,背后表达的意思却不简单,这表示父母尊重他,他可以自己做决定,可以犹豫,可以思考,只有父母尊重他,他才能学会尊重父母,这一定是相互的。

    再比如:

    为了避免去超市乱购物,去之前我们会列购物清单,我写文字部分,然后抓着孩子的小手一起再给每个物品画上图案,这样,他看图案就知道我们该买什么,还会帮我一起找,更重要的是,孩子和我自己都会得到一个暗示,我们去会按照清单列的来买,不会买不需要的东西,这也避免了我自己冲动消费。《小猪佩奇》里好像就是这么演的。只要用心,连动画片里也有育儿圣经。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提的诸多要求:不能挑食、要勇敢、要有信心,我们自己都不一定做得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理也是养娃之后我才体会到的。既然如此,要么大人先做到,再去要求小孩子,要么大人和孩子一起做,育儿育己。

    还有整理玩具,我没有直接教孩子怎么整理,而是先教他学会分类。乐高一类,汽车一类,串珠一类,毛绒玩具一类,书本一类,还有一些没法归类的就把它们先放在一边。然后买几个大收纳盒,和他一起在盒子上分别画上乐高图案、汽车图案、串珠图案、毛绒玩具、书本。这样,当我问他:“汽车应该放在哪个盒子里?”他就会主动的放在贴有汽车图案的那个盒子里,类似的完成了其他各类玩具的收纳和整理。《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的作者近藤麻理慧,她帮助客户整理房间的第一步,就是先对各类物品进行分类,我带娃整理也是效仿了她。

    正是带着娃一起做分类的成就感,驱动着我开始对自己的工作、生活也进行分类,重要又紧急的事情、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我现在经常用时间四象限这个工具对生活、工作进行整理,这可能就是触类旁通,一旦你学会了分类,掌握了分类的标准,周围的一切就变得更加容易掌控,主线也更加清晰,有什么比这感觉更好的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我的例子告诉你,育儿育己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yb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