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几个朋友在一起吃饭聊天,有一位还没有进入过A股,好奇地问了个问题:你说股市里面一会儿涨一会儿跌的,到底涨的时候是谁在赔钱,跌的时候是谁在赚钱?
我们一般的逻辑也是这个样子,比如我今天做生意赚了一千块钱,肯定有人赔给我或者是给了我一千块钱,才能够促成我这一千块钱的赚头。
为了再贴切地感受一下这种情景,举个例子。
一桌四个人打麻将。每个人的麻将本是一千块钱。大家都知道,不管这四个人怎么胡怎么输,这一桌的麻将本4000块钱不会变。你赚的就是其他人亏的。你亏的总会找到一个人或多个人以同样的数额赚走了。
但是突然间有一个人,发现自己手里面拿的麻将本里面的一百块钱是1949年印制的,现在网上报价一千块钱。突然间这个人的麻将本变成了1900。这多出来的900块钱是有人输了吗?答案很显然是没有。问题来了,那这多出来的900块钱是怎么产生的呢?
首先,要有一张很不一样的1949年印制的一百块钱。
其次,有人愿意花一千块钱购买这稀缺的一百块钱。
看起来就是一个买卖。
再次,为什么那个人愿意花一千块钱购买这一张1949年印制的一百块钱呢?
不管其他原因是什么,当然肯定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这个人认为这一张人民币所凝聚的价值含义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将越来越值钱,并且超过一千块钱。
一种赚钱方式是A给B, B赚A的钱。另一种赚钱方式是通过赢得价值增长,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在高价位做交割,赚取利润。
第二种方式获取价值增长的基础是什么呢?
之前看这一则故事,有人拿猴子做实验。
你用一根香蕉换猴子手里面的一个苹果。猴子很有可能同意,愿意跟你交换。
但你拿一百块钱,要换猴子手里面的一个苹果,它不会搭理你。
但是换作人,有人拿一百块钱换你手里面的一个苹果,而你却欣然乐意。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尤瓦尔 赫拉利提出一个概念叫做想象共同体,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猩猩大脑里面没有虚拟的想象,更无法跟一群猴子或者跟所有猴子共同编造出一个想象的故事:这一百块钱可以换到20个苹果。而人可以。
人可以制造出很多很多的想象共同体。比如说,金钱,公司,社会,结婚,上班等等等等,都是一些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大多数人或者一群人都能够认同的能够相信的虚拟概念。
再回到前面说的1984年的一百块钱人民币,因为有很大一部分人认同这张人民币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会更值钱,它将会变得更加稀缺。所以才有人愿意在此时此刻用一千块钱与他做交易。
再回到A股,就是因为有很多的人或者是说一类人,对这个想象的共同体更加相信它的未来会变得更好,更值钱,所以说它增值了,反之亦然。
总结,
我们赚钱的方式有两种:
1. 从A挪到B,
2. 让更多的人相信A未来会增值。
很显然,第二种是最有创意的赚钱方式,也是创造收益更高的一种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