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芸芸众生,人生的最真切的价值,或许不是宏大,而是细微。宏大的意义在于成为历史的标示,成为人类的痕迹,成为冰冷的里程碑。但是它没有感情,或者说,是一种“整合”的情绪。这丝毫没有贬斥之意,因为任何社会的丛生的形态,本质上都是乌合之众。
而细微不同。在宏大的叙事背后,即是活泼泼的人生。那些湮没千年的情和爱,那些镌刻在某人心头的曾有的琐碎,把乌合之众拆散成喜怒哀乐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演绎了一出出悲欢离合的故事,割伤了某人的肌肤,撕裂了某人的心脏,流干了某人的眼泪,唱哑了某人的喉咙。
《浮生六记》即如是。这本差一点不见天日的小书,是二百多年前的一位普通书生所著,记录了自己人生中的点点滴滴。作者或许并未有传之后世的雄心,而偶然有人在地摊上捡得残卷,刊印之后受到欢迎,可谓涅槃重生。
或许正因遮蔽了功利的图谋,《浮生六记》显露出分外鲜活的生命力。读过它,就像走了一条不事雕琢的本真的人生——你本真的长大,本真的爱着,本真的哀叹,本真的回首。一本薄薄的小书,装满了一个浓缩的但没有任何扬弃改造的人生,谁会不爱呢。
其实,这样的小书在耕读传家的泱泱华夏数不胜数。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分别出版了繁体和简体的两晋以来的众多笔记史料,其中就有大量的学者、官吏对身边琐事见闻的记述。这些记述,让人们在历史年表的背后,看到了真正的人,读到了直指人心的故事。
比起这些古人,我们何其幸运。在更加宏大的时光里,但愿我们都能记得触碰过的瓦块石砾、郁郁黄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