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 Irving Fisher,1867-1947年),提出了交易方程式(equation of exchange),也被称为费雪方程式。这一方程式在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梯。
费雪之前货币需求理论中所考察的货币,重视的是贵金属。费雪方程式建立的时候,金币本身在视野中已不再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存款通货则已经受到重视。费雪认为,假设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是交易、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因此,费雪方程式亦称为现金交易说);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Q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
MV = PQ 或 P = MV / Q
这个方程式是一个恒等式,其中P的值取决于M、V、Q 这三个变量的相互作用。费雪分析认为,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V由于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因而可视为常数;交易量Q对产出水平常常保持固定的比例,也是大体稳定的。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所以,P的值特别是取决于M数量的变化。
费雪虽然关注的是M对P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也能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之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也就是说,由于MV=PT,则
M=PQ/V=PQ/V
这说明,仅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考察,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是1/V,即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