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故事,或者是自己经历事情时,只有逻辑的反转和结果的意外才能引发兴趣点和兴奋。平淡如水的故事,往往不能引发我们的注意力。那些符合我们既定常识下的瞬间,往往是一带而过。而那意外之外而情理之中的结果,才能带给人深刻的印象。
就像相声里的笑点,也就是包袱。往往是出人意外的逻辑反转。上上周,看《相声有新人》。一对上海交大的博士夫妻,酷爱相声,但是他们看不起郭德纲的相声。认为相声应该与时俱进,相声可以套用公式,只要普通人按他们的相声公式来,就能讲出好听的相声。而且一上台就给郭德纲送了三本自己写的书。
不论他们谁对谁错,我也不是专业的人。这对博士夫妻,相信给所有看过这次节目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别人对评委,都是毕恭毕敬,他们却唱反调。这种反转,很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因为与人们日常的认知相反。
反转,是写故事和交流很有意思的手法。写故事的时候,使用反转,能让故事的叙述显得跌宕起伏。与人交流,有一些反转意外的梗,也能让聊天更轻松、更诙谐,增加个人魅力值。
最近也经常在看抖音。看完之后,印象深刻的,除了美丽风景,更多的就是日常反转故事带来的印象:
美妆类的,它会插入反转广告:开头经常是蓬头垢面,或者是被男友抛弃或是要参加前男友的婚礼,接着就是噌噌噌一顿美颜修容;最后换新衣、展欢颜、歪头冲你抛个大大的媚眼,美得你不要不要的。 这种逆袭的形象,就是反转,又符合人的内心期盼。
卖宠物粮食的:或者是给宠物化妆,拟人化的语气配音阐述。外形上的反转,让画面充满了喜感、亲切感。
娱乐类:小孩学大人腔,老爷爷学年轻人送花给老伴,大老爷们学女人的兰花指,女孩子理短发穿西装扮帅;这些外在形象与身份的反转,也常常出乎人的心理预期,带给人深刻的印象。
人们为什么会喜欢反转呢?
反转,常常带有喜剧性。在横向同类人的对比,在纵向成长过程的对比,跳出逻辑外的演变,常常带给人新鲜感。
反转,符合人们的期望。别人的故事,常常是豪情万丈、缠绵悱恻的武侠剧。别人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不一样的演绎,让我们白开水一样的生活,有了一丝丝涟漪。思想上,有了一丝触动。
反转,越具体越能引发共情。尤其是感情类剧,男女主角,那种心里爱得要死,肢体上表现得厌恶对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你表现出来的情感越隐忍,越与众不同,越有其他时代的烙印,越能让现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信息爆炸时代的人,记住。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常常是后辈写作者,所熟悉的、所常常要求自己的准则。如果学会反转,学会反差,应该是会离“语惊人”更近一步。
你说的话,总是与别人的心理预期不一样;这样子是不是更能凸显出你的性情与思维呢?你觉得,是不是这个理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