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为何总爱以自己的标准评断他人

人为何总爱以自己的标准评断他人

作者: 阿馨原创 | 来源:发表于2018-12-19 16:54 被阅读0次

    【你曾用谁的标准强奸过谁?】

    我们当今有太多人都喜欢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比如有人吃饺子喜欢就蒜,他觉得这么吃很美味,他也要劝别人这样搭配,别人说自己不爱吃蒜,他就说人傻,不懂享受。有些人认为人生就该娶妻生子挣大钱,而有些人偏偏喜欢做丁克,一边打工一边画漫画,追求自己的理想,这些人看了就特别不顺眼,说人家没本事、没志气,成天只知道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人与人相处,一个基本礼仪就是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他人的觉悟和选择,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不妄加评断,不盲目追从,而我们许多人如今却做不到这点,其原因我认为是由三点造成的。

    生活里我们经常见到一部分人喜欢想当然地猜测对方喜欢什么,一个妈妈看自己的一岁孩子在玩一个小药瓶,明明孩子玩得开心投入,妈妈却夺了他的东西,给他换了一个小玩具车,并想当然道,那个有什么好玩的呀,给你玩这个,这个多好玩。结果孩子却大哭,伸着手还是想要原来的小药瓶。在我们身旁也有一些家长,可能孩子都已二十五六,有些甚至已经三十好几,他们自己有明确想走的路,想做的事业,而家里却还在干预他们的人生,说这个没有保障,那个收入不高等等。即便找个对象,父母也要说,这个对你不合适,那个有哪些地方不好,你不会喜欢。还有现在的许多热爱动物的人,冬天的时候喜欢给狗穿衣服,怕它们冻着,喂狗东西时,如果狗不吃,有些主人就惊呼“××块钱一斤的肠儿你都不吃!你要疯啊”。当事后,狗去吃自己价格低廉的狗粮时,主人又说“那么贵的你不吃,这么便宜的倒吃那么起劲,真是天生的贱狗命”。此外还有那些做软件的工程师们,有些工程师觉得把一个面向全民的软件做得越时尚越有高科技感越好,结果弄得许多老人一点看不懂,完全无法操作,反而成了一种生活中的不便。

    人之所以如此妄断,我认为这难说不是一种对周围事物缺乏感悟和理解的体现。一个有一定学识、一定思想的人,一定明白自己作为一个个体,不能把自己这个物种的价值标准挪放到其他物种上去;不能以自己这个群体、年龄的思维来断定其他群体的想法和感受,这同“巧克力对人而言是种美食,而对狗来说就是毒药”是同样的道理。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有些人把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并非他意识不到这么做是偏颇的,而是为了保护或安慰自己。我们每个人身旁总不乏一些消极悲观的人,他们总想试图用他们的三观来告诉你世界有多么残酷,有多么不容易成功,仿佛只要得到一点点成就,就应该欢呼知足。而他们但凡看到别人有追求、有远大的目标,他们就好像受了刺激,因为那些目标对他们而言是天方夜谭的,而你却“煞有介事”、胸有成竹在一步步向那目标奋进,这对他们而言无疑是种羞辱,所以他们必定要摆出极度看不起的样子,憋着嘴对你冷嘲热讽说,哎哟,就你还想当博士、科学家呐,你能考上研就不错了。

    这样的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们没有能力,而且心胸狭隘,自己没有天资懒于努力,也不希望看到别人有所成就。他们没有能力谈理想,也没有能力以积极的目光看待问题,当困难和挫折来袭时,他们被逼得不得不很现实地看待世界,不得不严酷做人,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经常打踉跄、栽跟头,受尽失败的羞辱。与他们的能力相比,这世界太高太大,让他们无法乐观轻松地面对现实,因而他们看到谁在什么方面游刃有余时,他们总要失衡怄气。从前我有个喜欢踢球的同学跟我讲过,他的脚法秀丽,盘带灵活,总能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过人动作,然而这样的动作被“那些人”看到后,他们便忍不住要过去铲他,拉拽他,在背后指责辱骂他,致使双方几度险些大打出手。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人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干某某事有什么用”,例如他们看到钢琴弹得好的就问学钢琴有什么用?看到能把壮阔的山水和鲜活的人物绘成精美画作的就问人家你画儿画得好有什么用?此外也经常问你照片拍得好有什么用,你马拉松跑得好有什么用,你学英语有什么用,最后说得好像只有挣钱才是硬道理。但至于为何他那么反对别人有理想有爱好,也许只因为他本身就是个没有理想,所以只好以功利为重的可悲的大俗者。人和这类人相处,当你跟他们讨论你们共同支持的球队时,如果球队成绩稍有起伏,他们便会带着市井戾气说,就这还腆着脸说要夺冠呐,今年能保住前四就不错啦!当大伙一起声讨社会上不合理的涨价时,他们会理直气壮地发言道,你们写什么联名反对信,有用么!?能凑合活着就不错啦!就因为这样的消极思想,一些有骨气的人便不愿与他们来往,而待正向积极的友人走光后,他们的环境中便只留下跟他们一样喜欢埋怨说丧气话的人,如果消极者成天与消极者呆在一起,凡事都怨天尤人,他们的心性便会因此定型,从而“晋升”为越无能便越抱怨,而越抱怨便越没心气的腐烂者。

    在我们的书画界,“有用”和“没用”的争论也是非常多的,现在我们一般的书画作者总是根据市场来决定自己的风格和主题,而大家高者所追求的却是艺术的本质,他们坚信自己的艺术理念,不断开拓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技巧,开山筑路,自成一派。尽管在经济收入上,他们可能会潦倒大半辈子,但他们的作品最终却能挂到博物馆里,成为一种艺术品、一种文化,供人景仰,流芳百世,而那些图名利的书画者也许一生都不愁生计,而他们的作品却只能挂在那些附庸风雅的俗人家的厕所和走廊里,充其量只能作为一种家居装饰罢了。

    综合来看,那些消极者从头反对到最后,给了那么多负面评论,那么多辱骂反对的声音,其最根本的目的可能只是为了掩盖自己无能这么一种现实,因为只要把更高的目标说成是“无用”、“没有意义”,那些有能力的人不过是在做一些毫无用处的事,那自身也就平衡通畅、心安理得了。

    除此之外,我也见过许多其他类似的人和事,都是带有自我辩护性质的,比如我曾接触过一个唱歌很好的女孩,她只以一个人唱歌好坏来评定这个人品性如何,有多少个人价值;也见过很多网络写手总习惯性地以口水小说的标准来评价纯文学作品,如果情节不能像快餐文学那样让人看得酣畅淋漓、如饥似渴,就断定这个作者水平低;有些人也是出于自保,喜欢附和社会标准,用自己挣多少钱、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开什么样的车来粉饰自己,谨防被人看不起;再有更显明的一个实例,从前有取熊胆汁做保健品的利益集团,当他们被社会大众谴责时,他们为了平息众怒,不就给出了一个荒唐得让人啼笑皆非的理由么,说是取熊胆汁的时候其实熊很舒服。

    第三点,人用自己的标准衡量他人,有时也是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我曾听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个超级IT天才在某一年创建了一家公司,公司上市后,老板打算招聘一批才华与自己相当的顶尖人才,后来经过一番周折,人员总算齐整到位,随后过了一年,大伙齐心协力,使公司业绩突飞猛进,很快便独占了某领域70%的市场份额。在这年的年会之前,老板要求员工们写全年度的工作总结,在总结中还要加上自己个人的未来展望。这其中,有一个负责创意工作的年轻员工,他在总结中是这样写的:

    第一年:买第二辆车、要第二个孩子;

    第二年:买第二套房、升职;

    第三年:给老婆买辆保时捷911、带全家去夏威夷度假;

    第四年:在京郊买套独栋别墅、过年时给家里所有男性亲戚送一块××牌手表。

    老板看了这个人的总结后,暗暗咂嘴,而在这之后,他又在年末聚餐会上发现那年轻员工在跟其他部门的人炫耀自己的家产,展示自己的名表,而且用不够尊重的态度挤兑几个尚未结婚生子的年龄相仿的同事。于是在聚会第二天,这名员工便接到了裁员通知。由于有着出色的工作业绩,他满心不甘,得知被裁后,第一时间便气势汹汹跑到老板跟前理论,老板心平气和望着他,只给了他一句话:“因为招你的时候我没有想到你是个这么没有追求的人,这都怪我不好。”

    关于这个故事,以我的观念来看,我认为老板之所以判定他没追求,就是由于他同这里的员工有着根本性的差别,即别人都在寻求生命的价值,为世界贡献历史性的意义,而他却依旧像个毫无眼界的井蛙一样,只知把重心放在小家和个人生活上,放在如何能让自己风光滋润上,像这样的三观当然要与这样的天才群体格格不入,尤其他还要用他的低标准傲慢狂放地挖苦高者,并自以为完胜,故而在老板眼里,这种人的这种行为显然是自辱的,是不够自尊的,是愚昧庸俗的。如果一个获得了很多成功的人,其内在精神还停留在较低阶层的功利境界,那不正说明了他的能耐和潜力么?一个人如果心不够完满,就会限制他的才能,一个才能受限的天才,是很难在一个有着远大志向的公司长期发展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即是这种人没有那样的志气和“心骨”。

    一个没有“心骨”的人,他们的童年和青少时代往往是缺少梦想的,人小时候没有梦想,长大后就会变成一个死板、只知名利的现实主义者。这种人的人生总是缺乏爱的温度,与常人相比少了几分柔和,多了几分市侩,情绪中时常充满烦躁,充斥对生活的不满抱怨。人生失意时,他们既没有反击的意志,也没有坚持努力的韧性,于是只好破破烂烂、庸庸碌碌地走完一生。在西方国家,为什么说当一个孩子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圣诞老人时,家长会那么惶急,把这件事当成家中的头等大事来抓,不惜大费周章,到处购买圣诞老人装,大半夜自己扮成圣诞老人,冒着摔下楼的危险,也要顺窗子钻进孩子房间,把包好的礼物偷偷放在熟睡的孩子枕边?因为大人就怕孩子丧失童趣,没有纯真,不懂梦想。一个人如果不懂梦想,他就会认为这个世界是冷酷的,没有希望的,往后便只做保守务实的事,踏踏实实、安安稳稳地做一辈子简单平庸的人,因此自然而然,像只为小家、只为享乐挣钱这种目标便成了这等人的终极目标,成了他衡量成功的标准。

    像上述的第二和第三类人是很难理解那些梦想家和理想主义者的,理解不了为什么有人会做那么费力不讨好的事,不理解为什么有些人明明有着挣大钱的本领,却不愿去投合市场。以我的认识来看,他们无法理解,也许原因只是在能力的差距上,第二类的自保者是差在才能上,第三类的虚荣者则是差在思想上,即一种艺术也只有被自己深深认同了,他才会去挖掘其中的艺术之核,追求“美”的极致,而不会再想着如何受到旁人的认同,或拿这个去挣多少钱,拿怎样的大奖,甚至以自己的艺术能挣多少钱、拿到什么样的奖来衡量自己的艺术水准了。

    通过上述事例我们便能知道,人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他人,通常不是因为缺乏文化修养,就是人格方面有所缺失。所以人若承认自己身上还有不足,那就要尽力克制自己,就像《论语》中记录的:“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意思是说,孔子的学生子贡总自觉强人一等,喜欢嘲讽他人,爱与他人比较,故而孔子便敲打他说,你就够好了么?如果是我,我可没那个闲工夫,有那个到处说别人的时间,我还要多看看自己身上有什么不足呢。

    这一点又好像足球场上的传与接,中场球员一脚长传,前锋没能把球打进,面对这一情况,君子总是说,哎呀,这都怪我不好,如果我的传球落点再往左偏两寸你就接得更舒服了。而小人总喜欢说,这球都怪你不好,要不是你传偏了两寸,我至于停不好么,要是你正好传到我脚下,我肯定不会射偏的。

    由此说,君子总是盯着自身的缺点和他人身上的优点看的,所以他们时常会自感自身的毛病多,别人都比自己强,由于能够感知到自身的缺点,自己处处不如人,使自尊心无法接受,君子便鞭策自己,竭力改正,故此君子身上的缺点总是越来越少。而小人却只知盯着他人的缺点和自身的优点看,长此以往,他们便觉得自己比谁都强,别人都有不如自己的地方,自己越看越得意,越看越爱比,性格也因此越来越傲慢,脾气越来越暴躁,身上的缺点也越来越多,而且面对这些缺点,他们自身是既不承认也不自知,遂只好任身边的君子越来越少,事业、生活越来越糟。如果单看这一点,和那些他们最为鄙厌的梦想家和理想主义者比起来,或许他们才更像是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

    人说,中国人与人相处,总显得不够尊重,我想我们多数人也并非不想尊重他人,而是不知尊重他人的具体范畴是什么、需要都做到哪些事,才算是尊重对方了。在这方面,我认为像不用自己的标准评断他人,不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人,就是我们平时最需要注意的一点了,这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问题。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人口大国,社会中有许多不同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地域文化、宗教信仰等需要人们去理解和尊重,而人们也只有理解、尊重了他人,不去妄加评断不同于自己的事物,才能维持社会安定,使自己的生存环境变得愈发清新舒适,不再打击彼此的希望、目标和积极性,使我们更加文明懂礼,与野蛮粗俗、混乱无道尽量地拉开距离,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只要我们能够深化灵魂骨血中的那种礼仪上国的民族骄傲与荣者自觉,我想我们总能克己复礼,以不同于别国的文化优越感,做到原本就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作者:阿馨

    关注阿馨微信公众号“阿馨原创美文”,更多独特思想等你碰撞!

    阿馨原创美文,你在别处读不到的深度美文。

    如愿交流,请加阿馨的读书QQ群:194069424

    群主题:交流探讨、文学阅读、阿馨实体书、二次元、ACGN、海贼王、电影、段子、资源分享等

    (长按图片,可扫描图中二维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为何总爱以自己的标准评断他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gj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