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阅红杂谈之一

阅红杂谈之一

作者: 半夏畏姜 | 来源:发表于2017-01-17 23:16 被阅读0次
    《石头记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 漓江出版社

    借玉通灵存翰墨,为芹辛苦见平生。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红楼梦》对我的诱惑。我从一三年开始接触《红楼梦》,到目前为止,已经把多种版本的文本都读过一遍。很多人问我现下读带脂批的《红楼梦》选择哪个版本的最好,我这里就推荐一个版本的,就是《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出版社有漓江的,也有译林的。

    我今年把这套《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上下册又读了一遍,在此之前,我已经读过这本书很多遍了,这是我认为内容最丰富的一套《红楼梦》读本。推荐这本书主要是因为它有两个优点,一是这本书里面的脂批非常之全,二是通过周汝昌先生的校订之后,纠正了脂批中很多的错讹之处。这两点是别的任何的脂批《红楼梦》所不具备的。

    在此我一一加以说明一下,脂批即脂砚斋的读红批注,如果是熟悉金圣叹评《水浒》的人,应该很容易理解这种批注是何物。脂砚斋将她读《红楼梦》的诸多体会,要么写在行侧、要么写在双行之间、要么写在每回回目之下等等不同地方,而在不同版本的《红楼梦》中,诸如甲戌本、蒙古王府本、庚辰本、杨继振本等等,又收录有不尽相同的脂批,这就让脂批纷繁复杂了起来,对于深度喜爱《红楼梦》的读者来说,错漏掉任何一条脂批,都会影响追求完美的读红的心情。而这本书中,几千条脂批之详尽,之全貌,深深令人叹服。

    另外,脂批在以抄书这种方式的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错讹的地方,这应该是拜中国书法行书草书的精髓所赐。有些错讹的地方读者阅读起来带猜带蒙的尚且能够读懂,而有些地方则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比如在小红出场为宝玉倒茶的一节中,地位低微的小红展示自己的才能,这里脂批有小红的举动有“白写”之义,很多书中都保留着这让读者十分费解的“白写”的两个字,思来想去确是不知道这“白写”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而这本书中,周汝昌将脂批中“白写”二字标出,注道这是“自荐”的意思,这么一改,读者就如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起来,词义、文意一下子就通顺了。原来脂砚斋的意思是:小红因为身份的原因不能进入宝玉的房间服侍,趁着其他丫鬟不在,毛遂自荐,主动与宝玉接触。不通过周汝昌的注解,谁能知道原本应该是“自荐”的两个字,在人手抄写的投机取巧中、在笔走龙蛇的行书挥洒下,竟渐渐被抄成了“白写”延续至今。

    通俗《脂砚斋批评本 红楼梦》中 “难说小红无心,白写” 经校正后的 “难说小红无心自荐”

    类似这样的错讹被纠正之处举不胜举,不一而足,周汝昌先生在这本书中倾注的心血可见一斑。这本书除了详尽的脂批之外,还有很多是周老自己的读红批注。这里我建议读者慎重对待这些周老批注,也就是说“周按”的内容。我如此说,倒不是这些“周按”的内容读起来多么“有毒”,而是鄙人愚见周老的某些“周按”绝对是有失偏颇的,有些甚至是令人可笑的。读者若是深信不疑,按照他的路子走,会被领到一条读《红楼》的歧路上去。

    例如,在介绍到“护官符”的那一回中,通过冯渊一案,带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此处周按就说:今观护官符四家之姓氏曰贾史,如以雪芹惯用谐音手法推论之,似即假史血王,殆指雍正篡位后,将康熙皇帝实录全部删改,六十年间之丰富史迹致成有清一代卷数最少的皇帝实录,故谓之假史,而雍正之得以夺位,全凭杀戮诸王之残酷手段,此又“血王”之谐音本义也。读到此处,我不禁哑然失笑,心中念道周老的脑洞实在是太大了。我们读红的都知道,曹雪芹在谐音方面的灵活使用,诸如“元迎探惜”对应“原应叹息”、“甄士隐”对应“真事隐”等等,给《红楼梦》增添了非常强的中国特有的文字魅力。但周老如此理解“贾史薛王”,我认为是理解的有些过头了。如果按照周老的跳跃思维来看,那么“宝玉”跟“鲍鱼”是谐音、“黛玉”跟“带鱼”是谐音、“熙凤”还跟“西凤”酒是谐音,如此看来,《红楼梦》也别叫《红楼梦》了,直接称之为《舌尖上的大观园》好了。从该书的多处“周按”可以看出,周老对于雍正皇帝有着咬牙切齿的痛恨,我猜测这种恨是因周老认为曹雪芹家族的覆没的第一责任人就是雍正无疑,而周老毕生的尽力倾注在研究考证曹学上,对于二百多年前那个封建大家族曹家有着不同于一般学者的体念和情感,以至于曹家在雍正的统治下,曹家沦落到“忽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悲剧结局时,周老如曹雪芹一样,深受切肤剜心之痛。

    脑洞大开的周老

    由《红楼梦》谈到清朝备受争议的君主——雍正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读红的问题,如何在读小说的过程中把握历史的量,像《石头记周批》中的周按就在很大程度上引入了历史,这就让原本很朴实的一本小说变得亦文亦史,读起来虽有悬疑探索的色彩和令人不忍释手的诱惑力,但小说本身却变了味道。带着这种观念读红,总觉得每个字眼都有言外之意,每句对白都有弦外之音,每段情节都有书外之史,至于曹雪芹究竟先要表达的东西,倒反而成了次要的,这不是舍本求末是什么呢?

    就拿上述的那个例子来说,我所知道的雍正朝的历史就是雍正的继位是合法正当的,雍正在位期间,该改革的改革,该杀头的杀头,执政手段雷厉风行、大刀阔斧、除恶务尽、不留情面。为什么雍正有那么多次的骂名?有几点原因。一是在辛亥革命时期,正值改朝换代,在最大程度上揭露出清朝的丑事恶政,对于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新的统治秩序在百姓的思想上是有益处的,尽管偏离了史实,那也不重要了。比如说什么雍正敬献一碗人参汤要了康熙的命以及传位十四子被改成传位于四子等说法,将雍正塑造成一个弑君篡位的君主,再附以一些杀兄屠弟、任佞诛忠的传言,把雍正描述成一个残暴无比的暴君。这些说法就是从那个时候兴盛起来的,一直延续至今仍然有人相信。二是雍正当时的新政对于当时的贵族阶级利益是有冲击的,这个群体很大,根基很深,他们痛恨雍正的统治,于是就成了编造、传播雍正不实谣言的始作俑者和参与者。比如新政中的火耗归公断了官员群体的发财路;摊丁入亩免了老百姓的人头税,而让地主群体要上缴更多的税;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让满族子弟群体不能再养尊处优地安享富贵;另外雍正对结党营私深恶痛绝,对于喜欢拉帮结派,搞同气连枝的门生、读书人之流,也是竭力打压的。这些群体对雍正是恨之入骨的,他们还能说什么雍正的好话么?

    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来说,我没有具体研究过清史。我上述的内容均不外于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和陈捷先的《雍正写真》所教给我的,也许二月河和陈捷先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也许这段历史根本没有人能说得清是非功过,但我仅知道一点是不会改变的,就是以他在历史长河中产生的影响来评价他是最为公道的。清朝有二百六十八年的历史,而康雍乾三朝加起来,正好一百三十四年,正好是清朝历史的一半。我们都知道康乾盛世是形容那个时期的兴盛繁荣,其文治武功,远迈汉唐,而中间的雍正,起着承先启后、不可磨灭的作用,如果没有雍正的宵旰勤政、励精图治,康乾盛世估计要提前进入中衰的历史进程。这么看来,即使历史已经说不清楚了,但立足于其在历史中的贡献,歌颂其是一位好皇帝,是绝对有道理的。

    言归正传,对于把历史结合进《红楼梦》的红学论著,一定要审慎对待,务必要有自己的思考,即使写书的人地位再高,都不能轻信。这本《石头记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可以用来研读脂批,可以拿来膜拜周老的学术精神,但就是不能通篇全信,不然的话读着读着会觉得刘心武讲的也挺有道理的,然后就一条道走到黑了。

    一镜永恒,千人千相。万相泡影,皆是虚妄!

    最后总结一点对于《红楼梦》的感悟。为什么红楼梦被人谈了近三百年了,还一直长盛不衰?我觉得是《红楼梦》独有的魅力所致。从近两年来的读红经验来看,愈来愈觉得红楼梦贴近自己的现实生活。红楼梦中新旧观念的冲击,多数派与少数派的对抗,在自己的现实家庭生活中处处可见,来自长辈的经验和认为与来自自身的探索和思考,往往不能契合到一起,产生了分歧,无法化解的时候,我总想着在《红楼梦》中看看是否能够找到答案。

    红楼梦给我的另一感受是:愈来愈感到自己是在照着一面镜子。这颇有点苏轼与佛印禅师之间故事真谛的意味。我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境下,总能在红楼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妄动风月时可以是贾琏,慈悲柔肠时可以是宝玉,恶毒狠心时也可以是熙凤。对照红楼梦如此看自己,可以用于自省,也能有助于看空一切。反诘一句:念念不忘的就必有回响么?好像不见得。如此红楼梦便是:一镜永恒,千人千相,万相泡影,皆是虚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红杂谈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jk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