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一个下雪天,一个人,开着灯,坐在书房里。
有些迷茫,又隐隐地有些期待,似乎写作最终会指引我找到想要的答案。
有句话说,越是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就越不容易被自己困扰。我想我现在困惑的缘由大抵如此吧。这一周我基本对工作放任自流,按部就班完成手上的事,并未有任何突破和成长。之所以行动上的不作为,源于吾先生一句话所灌输的理念,他对我工作上完全无要求,只希望我能多读一些书、丰富业余爱好,有点文艺,同时兼顾家庭,熟练于厨艺和整理术,这就是他对女朋友或者妻子的全部要求。因为对他的爱和崇拜以及潜意识追求安稳,我对自己工作的定位变成了不主动争取也不逃避,所以我错过了一次出差的机会。行动的懈怠源于思想上的轻视,对工作的其他方面,我也采取了类似的态度,正所谓不进则退,工作越发不容易获得成就感,乐趣也越来越少。
想起以前自己发布过的一条状态:打牌就像谈恋爱、太认真容易伤心、不认真没乐趣。现在发现工作也是如此。对于工作仅仅是一个谋生的手段或者说是好好生活的工具,我越来越不敢苟同,工作占据了一天里大部分时间,比如我早上6:30的闹钟,晚上下班回家已是7点钟。毫不夸张的说,上班时是否充实快乐直接决定了我一天的生活状态。所以我不能采取一种得过且过、随遇而安的态度。
有时会想起以前的同学,朋友,不管别人如何积极学习,自己始终气定神闲,雷打不动,该看剧看剧、该娱乐娱乐,自己就做不到和别人一样。最近也在想,这是不是和儿时原生家庭的环境有关,大人时时向小孩传递生活艰难、物质艰辛,你需要时时刻刻保持上进、依靠知识来改变现状的理念,所以久而久之,一旦长时间的懈怠和娱乐本能地心里就会滋生出愧疚的情绪,渐渐地这种理念演变为一个人的价值观,到工作以后依然保持了类似的习惯。而那些看起来随遇而安,节奏悠闲的人是否原生家庭在儿时并未给自己太多压力,孩子观察到的父母的工作节奏也很闲散,所以久而久之对持续学习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强烈。当然这只我自己的推理,不一定成立。我想说明的是,当意识到在工作上我投入越少、成就也越少的时候,我很慌乱,甚至说有些悲观(显然我不属于后者)我害怕自己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我很明确自己不是那种对周围人进步、自己原地不动依旧能保持心态平和的人。
所以我需要合理规划,打起精神,保持轻度压力的状态,工作占据了很多时间,是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只是谋生的工具。
想清楚这些,也相当于了解了我对自己工作的定位。我需要不断进步和成长,这是我工作、甚至生活快乐的重要前提。
与此同时,我需要保持心情上的相对放松,在面对不确定、不如意时,不要过度悲观,相信自己。同时也尊重个体差异,接受会有人做的比我好。我只需要与昨天的自己做比较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