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个问题又刷爆朋友圈——为什么你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意吃学习的苦?
我想从生活的苦和学习的苦的本质以及最重要的如何才是正确的吃苦谈谈我的看法。文末有本文的思维导图哦!(高效学习的秘诀-结构性思维-的应用)
1.生活的苦,特指体力性质的劳动,这种体力劳动,一般是重复性,且低效的,造成的影响一般有两点,一是心态上的自我感动与满足;二是因为这个苦带来的效率极低,会产生空虚和不稳定感;长久下来,容易形成一种负面的循环:自我感动着又不断焦虑着的重复性体力劳动,却鲜有成效。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考研的时候我每天早起晚归,但学习效率不高,效率不高的后果就是坐在那里走神,这时候消耗的巨大能量都用来自我控制,控制做什么呢?
说出来很可笑,就是自我控制让自己能坐在桌子跟前做一天;这和专注于学习不一样,高效的专注是容易出成绩而且当你的能量用于真正高效学习时你还会用多余的能量来控制自己坐在桌子前吗?
不需要!那这个时期我就是吃了生活的苦,确无所得,甚至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焦虑着,又自我安慰着,我学了这么久,看我每天都认真去图书馆,结果可想而知,考试时我心态就崩了。
那个时候每天晚上我告诉自己的是棒棒的今天又去图书馆看了一天书,但我却欺骗着自己。每天学到多少技能与知识心里难道没一点谱子吗,有,但我却害怕承认,害怕自己告诉自己今天其实没学到什么,害怕走出这个舒适区。
2.学习的苦,本质是什么,是不断挑战自己的舒适区,遇到一个问题,解决,用自己学会的方法,应用;我在上研之后才真正学会吃学习的苦,其实也就是学习,如何高效的学习,其实很简单,专注,理解,回忆。
通过自我提问,知道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学会什么技能,专注于阅读与理解,理解概念所指的具象,再不断的回忆,之后通过把方法与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学会应用;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技能这样学习的一个过程让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舒适区,什么是走出舒适区,再通俗的举个例子,舒适区可以理解为你现在学会了1+1=2,那你现在就要学会1+3,2+3,不断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把它纳入自己的体系,同时这个过程要高度专注,我称之为光速思维(以前觉得自己的思考太慢了,别人说了一句换我什么都不懂,我就告诉自己,光有多快,你的思维就给我转多快!)。
3.所以呢,我更愿意把学习上的吃苦成为挑战!不断挑战舒适区,方知道自己可以!也才会不断获得成就感,而非短暂的多巴胺带来的空虚快感!不断挑战就是坚持,坚持就是每天1.01倍的成效!
生活的苦何尝不能这样比喻呢?除过疾病,贫困(对于我们大多数90后来说很少有人穷的吃不起饭),那些苦就当做挑战吧!吃苦,就是不断挑战,反思,修正!
这样才是高效的学习与生活的秘诀!
都在谈论你为什么宁愿吃生活的苦,却鲜有人告诉你怎样才是正确的吃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