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漫步青春#征文活动,作者:闫硕,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布
我的道路,究竟是否应该仅随心选择?
转!转!?转?转!转?转??
转!转!?转?转!转?转??转。
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转!转!?转?转!转?转??转。转?不转啦!!!——必须要转、一定要转吗、不要转了吧、不行,得转、转吗~、往哪转、嗯,转。、还是不转了吧、不转啦!
一、回望、记录
高考前的一段时间,语文老师为了安慰我们,让我们不必过于紧张,不必为最终的结果过于担忧,开玩笑地说,“一切都是命。”的确,多少让我们服气些——都是命运的安排。
余秋雨先生在他最近的一本书中便简洁阐明了“缘起性空”。正如他所举的例子,一杯茶到口里,品尝到之后的感受受多方面影响。前期受茶叶生长地处影响;后来,受采茶人对时间的把握、对技术的娴熟程度等的影响;再后来,受沏茶人的技艺等的影响;最后,还要受品茶人对于茶的认识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一件事情,“缘”有很多。
小学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为何学习,只是在家长,在老师的监督下,在自我约束的情况下认真做好该做的事,其他成绩什么的,没大想过,虽不大好,也不太差。后来,自然而然,成了儿时伙伴里为数不多的坚持上学的人。高考对于我来说或许的确是一个打击,最后,也由于我自己所造的“缘”来到了我最没想到会到的学校以及专业。理科生来跟他们死磕新闻?不不不,这缘分我倒也挺喜欢,因为我高中时语文课上所作的演讲让我成为我们班的另类人物,因为我高中语文老师也曾对我大加赞赏。冥冥之中,谁在指引我,我便满怀期待,“缘”让我们聚在一起。我有种感觉,理工科不会让我过于出色,但新闻这里,或许我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更上一层楼。
后来,真正来到这里,我便有些压抑了。首先是班委的竞选,如此大概率都没我,又发现上了大学,再加上又是学新闻,大家更是豁出去了,对这种事一拥而上。后来,校学生会一个我非常想进的组织,第一轮面试我觉着还好,可结果偏被刷下来了。要知道,来之前我对班委和校学生会是势在必得的。后来,又听说可能不能转专业,,我可还没准备好以后就当个记者。很多事情涌在一起,我想过放弃,可四年级的那次半途而废让我这次坚持了下来。我一直以理科生的外衣包裹自己,我知道来学新闻的,文科不清楚,理科是大多感觉自己挺能说,挺有这方面天赋的。我曾以为一个月下来,大学可以把我锻炼得一个人坐车回家,中间还能自己转个车,但中途我便果断放弃了非常难得的坐火车回家的机会,转而跟同学一块做大巴。
爸想让我转专业,在哥家里做客,又提及此事。我开始有些动摇,因为之前的我知道自己可能将会转专业,我本身其实是不大愿意转的。而这次,不同了。恰巧那两天又在叔那里听他无意中说他自己在外面打工那么多年,还是不如如今在家学得这门手艺来的踏实。再加上一个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哥,初中没上完便打工去了,后来上技校,如今,年薪二十万。倘若我仅做个小记者,我先姑且这么狭隘地认为,那我这学不白上了?我曾一直引以为傲的学历最终能给我带来什么?心灵上的充实。但他的确不能当饭吃,追求理想,充实内心,固然重要。但我们还处于现实中,还要体会世俗的悲欢离合。可以完全不必苦恼自己的物质生活时,尽情追寻内心。或许,这才是我的理想。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太多太多东西闪现,太多太多事情刺激,太多太多挣扎在进行。恍然,梦醒,一个声音告诉我:转。霎时,全身心舒畅,豁然开朗,我记录下的“转!转!?转?转?!转?转??”终于有了结尾:“转。”这个“转”似乎很平静。是啊,我仍可同高二时的选择一样,选择理科,但我可以阅读。我最终发现,我对我的兴趣,是非常呵护的,我不愿拿它来厮杀,不愿靠它为生,因为我怕伤着了它,再变了味。我不愿拿我的兴趣赌我的未来,而且它是无法完全满足我物质需求、物质欲望的未来。我需要将它作为一种副业,为主业则过于敏感。因为这是我的兴趣,是我成就人生达到辉煌的唯一途径。所以我时时刻刻都得想着争第一。可人各有异啊,我便会失去对他人欣赏与诚挚祝福的能力。令人窒息的压力,我怕他最终会把我的兴趣消磨殆尽。
既然转,那就行了,我开始对周围不太在意,不再过于追逐,总感觉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锻炼自己。尽管这周五晚上之前的一些活动,我也真正融入了里面。我开始不太在意,我开始试着接纳与欣赏我的同学,我开始认真,毫无某种任务的准备自己的工作。仿佛我不是为了完成老师的某项任务而工作,而是以我自己的内心,去介绍我的家乡,介绍北方方言,记下这些文字。我的好心情破天荒地在这儿保持了一周。
这前后的对比是说明了某种问题。既然要转,我就得开始准备,无论成功与否,至少这学期,我对于新闻学,对于周围人是随心的,而非某种压力迫使我必须做好。或许,所有的大学,上了之后,至少我是这样,便不再看它的头衔,感觉无所谓985、211,一本、二本,我们仍是学习,知识的被分享是差不多的吧。我需要开始喜欢这里的一切。以后,无论学哪个专业,考研是必须的,因此,这便注定了我以后的关键词、主旋律仍为学习。
二、纠结(一)
又一天早上,有那么一瞬间,我想过,就这么安安稳稳得走下去多好,并没想着转,觉太累了,这样挺好。我对这里的一切都那么熟悉了,学长学姐都那么亲切,同学都那么可爱……可我的脑海中始终悬着一根弦,不行,我得转。技术必须要学,就算我现在没了要转的激情,过段时间总会再来。总之,我只要记住,自己要转专业就行了。下午,杨老师说武大的新闻学和法学全国第一,我竟有为了她而不转的冲动。与她聊天,有一丝兴奋,却又很快被平息,因为仿佛有太多的不可能,但我只需明确一点就行了,未来四年,只要有她,方向就不会错,诱惑亦可破。不过,现在我只要抓住转专业这一个目标就行了。我不愿学新闻,以写字为生,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的表达或许受了限制。的确,我的文字书面感不够强,我小时候又没读过什么书,后来又发现记忆力可能不大好,对语文,对成语很难记住,这不是自我的不信任,这是我的客观评判。学姐说她去年是想转专业的,后来因为急于回家,又对新闻产生了一些好感,便留下了。的确,我最怕的就是这样,我猜测的也是这样。我怕自己适应了身边的一切,喜欢上了这整日要在台上做ppt汇报的并无实质性知识的课堂。并非功利,这“实质性”由我的感觉而来,由今天上午上信息课,学进制转换时的兴奋而来。我本可以通过阅读所了解到的知识却成了我学习生活的全部,难以接受。我也猜测,头脑风暴或许跟高考之后要复读还是踏入新的起点一样。但最终选择复读的、转专业的不多,或许是心已走、已然安然放于此了。学姐说她认为专业学习第一点是兴趣,否则四年熬下来真的太痛苦了。我喜欢在外面闯荡,游走于各个角落,新闻或许可以,但我对于物理、对于机械是不太喜欢,也绝无厌烦之意的,像高中一样学习,只知要把它做好,或许便没了那所谓的痛苦。我自觉自己并非观念传统,而是在作了一番斗争之后,脱离了自己被一张调查表所认定的理想主义者(高考前在一网站上做的一个测试),因为我更现实了些,理想,不能当饭吃。这可以说是世俗,但亦是事实。物质生活也是必须的。新闻,最终不一定是记者,可任一个专业或许都最对应着一份职业。记者为大多数,是挣不脱的事实。
三、纠结(二)
老师们说他们大学期间读几百本书。又绕到了转专业的话题上。今天一天的课程下来,竟又有些不大想转,最重要的一原因是这个专业适于考研,因为我印象中,想不到理工科考研什么样,不知如何去努力,况且,一旦决定了考研,我大学读那么多书无形中便用到了啊。可我又不愿挣扎于历史与语文,挣扎于自我加压回答些问题之中。而且,男孩,学点理工科没什么不好,为了自己,也为了未来的她,文学学士总过于书生气,缺少些什么。
四、纠结(三)
如果我信耶稣的话\我就可以说\是上帝让我遇见了他\让他的镜框断裂\让我又有了一次思想斗争
的确如此,本来她要转专业,已让我有所动摇,可为什么,她转很正常啊,一女孩如何学得了机械,是不是离我更近了?或许是。离她近点,或许最有把握的还是通过新闻学。通过理工科,我应该不会过于成功,或许新闻不同。当我说这话的时候,学长也是一惊:你哪来这股自信?我应该是随心而论,是有点年轻人的傲气。不过,令我担忧的是,我怕转了专业,考研时又转到新闻,这就尴尬了。不过,也挺好啊,多学了点东西,可凭我这记性,最终会记得多少?学长下午和我们一块打球,我今天表现得挺好,尽管是来师大第一次这么尽兴。最终却没愉快结束,而是我把学长的镜框给砸断了,肯定得去换啊。如此之巧,学长说他学化学,准备考研,而且准备考新闻学。我便趁此机会跟他聊天,弄清了很多问题。又一次不知如何选择。以句号结束的“转”是那般平静,可也抵不过这一来二去的交流,竟如此轻易、随意得被激起波澜。我听说有些人想要转到新闻来,真不知有什么好。不好吗?为何我如此期待我可能与之无缘的摄影课,又如此期待以后的实践?把我读的书终有用武之地有何不妥,以前是没读过多少,但这四年,才刚开始啊。我是有些许得逃避,因为我害怕,怕自己在认为的兴趣上,不能达到一定高度,怕我一大男子汉以后过于书生气,或许也怕她对生活会有忧虑。
五、纠结(四)
现在,是否转专业这个问题,仿佛在一片混乱之后将归于清晰、归于平静。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个简单的选择:理想还是现实?我是多么的不幸,我不明白,上帝让我的兴趣在偏文一点的,在思考、在社会工作上的意义何在,为何要让我如此感性。倘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研究研究感性与儿时不愿离家的关联有多大。可机会从何而来,若不从事这一项,怕很难有。新闻能带来吗?我也不清楚。我的兴趣,我的理想,能否被我放手去追求?很难说,正如她所说,或许女孩子更容易一些,因为有我们养着。可我不还有我爸吗?这混账话,莫不是要当啃老族,不,绝无可能。不过,我是何等幸运有这么一个父亲。今天又恰巧在“杜课”公众号里看到一个观点,感觉颇为正确。它说,我们不喜欢的课题,最终也只是通过自己的专业素养完成了老师交给我们的任务,不会有另外的东西。的确是这样,跟我现在对理工科专业的感觉差不多,既不讨厌,也不喜欢,还可以接受,你给我安排一项任务,我也能据我所学来完成,但创新的话,怕是很难。可新闻这边感觉就不一样了,我有独特的视角,有独特的感知能力,有自己想了解的大大小小的社会课题。可现在网络如此发达,我通过阅读丰富自己,敲些个字,不也挺好。可我又不得不说,新闻工作者的工作不会机械得重复,这确是一大诱惑。不过,一个男孩去学新闻,或许,以后来自家里人的压力就比较大了。我喜欢摄影啊,将我想留下的东西拍下来,我也渴望面对镜头,面对电视,分享一些东西。可我记性不大好哎,看了书之后,里面的内容会很快忘记。不过,这也可成为一优点啊,它们早已化为我的血肉,潜移默化之中影响我思考的方式、深度与广度。更有利于我化用一些思想,并将其融合啊。可是,究竟转不转呢?我知道,或许所有的安慰最终都会让我随心,兼顾些兴趣。可这安慰本身不就来自理想吗?这交流来自语言,语言来自思考,思考来自内心,内心又何谈现实。随心,不就是追求理想。所有以兴趣为主的建议不也是抛却了现实,敞开心扉赠予你的,只有他的心,没了他的现实,交流本身就来自理想层次的分享。结果也只会让我满腔热情得奔赴理想之路。当然,当内心与现实的想对面较大时(即理工科能挣钱,而文科钱少些),理想与现实分得特别明显。
六、转折
不得不承认一事实,我转专业的可能更小了。因为心已不在那儿了,静下心,便是此处。和妈通电话时,表达了我的意思。我听到爸说了,不想转就不转吧,那就好好上,将来考研……我的纠结顷刻少了许多。是啊,支持!
是的,最后一个环节——不转啦,是我自己主动加的,因为转专业的事终究是还没开始。如若随些心,就它了,就以它提前结束了吧,不必再等待了。
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