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
这是一本比《活着》更绝望的书, 作者用鲜活的笔述说着世间的苦,告诉我们,死可能是一种解脱。
最后的一句“那里人人死而平等,死无葬身之地”,和“人人生而平等”相互应,生活就是如此,有些时候一条人命不算什么,人世间的痛苦千千万。
作者以杨飞灵魂的回忆作为线索,死前的见闻为引导,全书每个故事环环相扣,又疼入骨髓,作者尖刻的手笔让读者觉得生还不如死。
一开始在候烧室的普通座和贵宾座,分出了等级不同,更通过骨灰盒和寿衣的议论带出穷富价值观的不同。
原来不但人间分三六九等,到了阴曹地府也是分的。
第一天,杨飞和前妻重逢,死因〈失神妻子自杀的信息〉,作者埋的伏笔极好。回忆过去的美好,这是死者一愿,死前没见,死后却重逢一日,妻子离去,说还爱着杨飞,每天都在想他,作者是在说很多人不明白自己要什么吗?或珍惜眼前人?或者得到一些东西总会失去些什么?还是人生总是不能那么完整。留有一些遗憾?
从第二天开始,作者讲述了越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故事,以寻找父亲为线索,短短的文字写下了杨飞苦难的一生。幸运的是他有个好父亲……在寻找父亲的路上,见证很多人的往生,天坑的弃婴,李月珍之死,鼠妹的自杀,伍超卖肾死亡,饭店死亡的老板一家人,政府强拆房屋下的夫妇,商场起火被隐瞒死亡人数的38人,迷雾中的车祸……种种事件都与现实接轨,政府的强硬,小人物的无奈和悲痛,与其说给死者希望,不如说给生者绝望。这是在叙述一个社会。这是在讽刺一个时代。
送鼠妹去往安息之地掀起了整部的高潮,是希望更是绝望。伍超晚到了一天,和鼠妹擦肩而过,许多事总是事与愿违,求而不得。
“有墓地得能得到安息,没有目的的能得到永生。”小人物活着难,死都死不起。
最大的安慰也许就是最后和父亲的重逢“你来了,来的这么早!”带上黑绸,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即使父母再想儿女,也希望儿女好好活着。
作者刻画了一个真实的死亡世界,一花一草都似注入了生命,让生者向往,让绝望者觉得或许死去会比活着更好。
最后只想叹一声!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