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对哲学敬而远之,读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看的云山雾罩的,不得要领。对于伦理学基本是不懂。更多的好奇来自于恰同学少年中,毛大爷对板仓先生的西洋伦理学史的崇敬。
《尼各马可伦理学》是一本很好的伦理学入门读本,估计也是很好的研究读本,就像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当入门读物也行,当博士研究对象亦可。
鉴于水平,我只是当做入门读本。这本书很容易读,很容易就知道说的是怎么回事。我也知道了原来伦理学离我们不远,它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关于怎么与人相处,怎么享受生活,怎么工作,怎么感受,等等。都是小事情、小道理,最后形成了大人生。不过如果不是我现在已经有了一定得生活经历,我也未必也看得下去,更加不可能有多少体悟,所以序言也说,哲学、伦理学是需要一定得生活经历的人才能有所领会、理解的。但是,哲学还是可以看,看了能记的就记一些,那些东西只要进到了脑袋里,就会影响到我们,进而我们也能更多、更深的理解。
这是一本以古希腊为样本的生活哲学书,有一些理念、理解可能与中国传统哲学有所不同,但是在核心上基本上是想通的。看书的过程我心里想着两个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字“中庸”。古时中庸是讲求个人的自身道德修养达至至诚至德之境,亚里士多德也是通过这本伦理学讲述什么是德性,怎样才符合德性,而其所谓德性也是达至神的境界,一个完人。不过中国的圣人和西方的圣人、神是有区别的,因为亚里士多德也分析了、怒这些德性,而且并不是否定怒,而是强调适当的怒。
这本商务出版社出版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是一个很好的版本,译者的导读几乎囊括了全书的基本理念,如果看正文看的有些糊涂了,反过来看看导读,可能能帮读者理清思维。正文中有好些感觉有些莫名其妙的话,译者用了几乎有正文三分之一篇幅来帮助读者理解上下文。全书适合各种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并且都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读者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最好先了解下古希腊的历史。这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本书,亚里士多德时代的古希腊是一个上层很民主,但是对下层却相当封闭的。奴隶始终是奴隶,外人永远是外人,所以文中说到奴隶时等同于是工具,这并不是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局限性,而是他描述的一个基本事实,而且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的这种封闭性是持批判的。作为一个外人,亚里士多德终身未获得古希腊的公民资格。
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