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书上看到一个观点,我极度赞同。在此给大家分享一下。
1,
我们常常觉得,在一些场合,某一个人是没有用的,是不需要的。有时候自己也觉得自己用处不大,时常气急败坏地抱怨:“反正我就是没用,还不如死了算了!”而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呢?
因为我们把人的存在价值和行为混为一谈了。
我们时常说“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老公老婆”之类的,根据孩子的成绩,工作的业绩,收入的高低来评价某人好或者差。成绩好,是努力学习行为的结果,工作业绩,是努力工作这一行为的结果,收入高,是赚钱这个行为的结果。这些行为,都是一个人做出的一个选择,却并不能完全代表这个人的全部。
如果我们单纯以这些行为的结果来判定人的好与差的话,那么,时事变迁,时代更迭,当年轻时有作为的人,老了,动不了了,没法发光发热了,那么就可以说他没用了吗?不需要他了吗?仔细想想,我们真的不能这么说。
那么同理,我们以成绩、业绩,能力、财力来评判人,对拥有这些的人给与正面评价,相反的,就给与负面评价,这是非常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
我们每个人的存在,也就是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都有生命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生命里,可以有很多种选择,而在行为上展现自己,只是人的一种选择而已。所以,对没有选择在行为上用力的人,给与狭隘而偏颇的负面、否定评价,是不对的。
认识到这一层,我们就会尊重所有的人,尊重生命,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也不会让自己陷入随意评价人的肤浅里。
看到这篇文章时,我内心几乎惊呆了!原来还有这么救赎性的观点!那一刻,我内心像有什么缓缓着地了,踏实了,舒服了,就像被解救了一般,幸福感萦绕在心里。这个观点,是那么让人愉悦,那么教人看透人生,直抵生命的本质。
![](https://img.haomeiwen.com/i3883765/2c1a4bb363960aeb.jpg)
2,
一个人,从出生那刻起,就活在被比较中。在上学时,老师会把学生,按照成绩分成三六九等,对每等学生,都给与不一样的对待。幸亏,我是被优待的那一等,而遗憾的是,我深受老师影响,真的认为成绩差的孩子,就是坏孩子,就认为他们没有前途,没有将来的幸福生活。我想,受此影响的,如此判断人的,绝对不只有我一人。我们都在被比较着,也比较着别人。而这种比较,对我们的一生,都会产生误导,误导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较,是没有意义的。没有哪两个人的人生具有可比性。
上学时比成绩,毕业了比工作,比收入,找对象了比家境,比有没有房有没有车,选择结果,完全被这些因素所左右,甚至被这些因素决定。攀比,让人心里永不满足,永不知足,活在别人的阴影里。而相反的,对没有财富的人,就会产生轻视、看不起的态度。所有这些评判,都忽略了人存在本身的生命价值。行为的结果,会因为努力的程度有增减的变化,是短暂的。而生命的意义,却不会时有时无,它是那么深刻,那么恒久。
如果我们能认识到人的生命自有丰富的价值,人生的形态有许多种,每一种都意义重大,那么,我们便不会轻易的以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人的好与差,成功与失败,强或者弱。我们便同时能放下对别人的关注和来自别人的影响,而专心于自己的生命意义,自由自在的发挥自身生命的价值。
英雄,既可以是赏花吟月的文人雅士,也可以是披荆斩棘的沙场战士,更可以是泛舟江河的埋名隐士。你忠于心,便是英雄,是你自己的英雄。正所谓:不以成败论英雄。
回到文章最初的观点,如果我们能把人的行为结果和人存在本身的意义区分开来理解的话,就会明确的知道:评判谁有用没用、需要不需要,是虚妄的,关注生命存在本身才是正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