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来和大家聊聊女真族及其铜饰品。首先,我们先来了解女真族的历史。
据小编查找的资料显示,女真族乃是东北古民的一大族称呼,传说在舜、禹时期就已与中原有过联系,并且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称呼,而真正拥有自己统一的族名源自于3000多年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朝时期称“女真”、“女直”。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时。“女真”一名最早见于唐初。
到了宋朝建立起来后,因其民族势力薄弱,不得不向当时的辽国契丹人称臣,后宋辽两国战争不断,女真族亦趁机会养精蓄锐,后与北宋达成协议,南北夹击辽国,并驱逐契丹的统治,建立金朝,国号为“大金”,并在后来灭了宋朝。在这一时期女真族可以说是在历史上达到了鼎盛时期,持续一百二十年的统治,并且开始汉化,但即使是汉化,也有自己独有的女真文。阿骨打即令曾习契丹字和汉字的臣僚完颜希尹和叶鲁仿依契丹大字和汉字为基础试制女真文字并于1119年(金天辅三年)诏令颁行,此即后世所谓女真大字。在金天眷元年,熙宗完颜亶参照契丹字创制颁布另一种女真文字,此即后世所称女真小字,拥有自己的文字,便是有了自己的语言体系,便容易建立其民族的文明。
后因蒙古族的强势崛起,金国被蒙古灭掉,后被元朝统治,并且元朝施行“若女直、契丹生西北不通汉语者,同蒙古人;女直生长汉地,同汉人”的政策下把这些约占金朝女真总人口五分之三的女真人不作女真看待。当时元朝在女真地区发布过的禁令,有屠杀之禁、酒禁、弓矢(捕猎)之禁、出产金银禁。这些禁令极大多数是为防止女真反抗而发布的。这不仅反映在这些禁令都发布在元初,随着元王朝统治在全国的巩固先后解除,尤能说明这一实质的是后两项禁令。因为狩猎和生产金银本是正常的社会生产,狩猎还是女真人解决衣食之需的传统社会生产部门,所以诏令禁止,显然是因这两种生产与“强兵”和制造兵器有密切联系。这一时期的女真族无论其文明逐渐出现断层,各种生活用具以及文化器皿还是延续之前的,进步不大,而小编认为真正出现文化断层的是在明朝,在被长期的其他朝代的统治中,女真族逐渐被同化,很多方面都汉化,在明朝正统十四年,虽说此时的女真族分裂成了三大部分,分别是建州、海西和野人,但也是这一时期其,女真文彻底失传,女真人主要改用蒙古文为书面语言,一少部分则使用汉语。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失去了自己的文字,便是丢失了自己的文化,因此,这一时期真正的女真族很多文明也随着时间泯灭在历史中。而下图是小编有幸见到的一件女真族的铜饰品。
此铜饰品呈圆锥形,顶上有缺失部分,有可能是一系孔,器身纹有当时真正女真族的独有纹饰,乃是当时女真族的信仰纹饰,器底乃是花边,空心,其整体无过多损坏。目前市面上很少有女真族的古董出现,此件铜饰品的出现,有利于研究探索未丢失文化前的女真族的历史及其文化,乃是集研究价值与收藏价值于一身的藏品,极具收藏意义。

对于女真族是否丢失自己的文化,众人说法不一,有的人说清朝的满族便是金国的女真族的种族延续,关于清朝和金国的关系,有的人说清朝的满族和金国的女真族是一脉相承的,都属于肃慎族,也就是说满族和女真族源于同一个民族,或者说清朝的满族从当时的女真族发源来的。但是还有一种说法,既然满族和女真族是一家子,按照道理,金国时期的女真人已经汉化的很彻底了,经济文化已经相当成熟,为何明末的东北女真族文化和发展如此的落后。根据这个原因,人们继续分析:当年金国占领中原后,位于黑龙江以及以北地区的女真人基本上都迁居到了南部,适合生存的地区,原来居住的地方出现空隙,来自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的人就涌入到了女真原来的地盘,这些人的民族非常杂乱,然后慢慢发展成为后来的满族所说的女真族。也就是说满族和金国的女真族是没有任何的关系或者仅仅有很少很少的关系,由于通古斯人的文化生产落后,拿不出手,只能以相当文明的女真后人自居,也就是说当时的满族对金国的女真族有很崇拜的感情。
以上便是小编对女真族的有限了解,如有建议的小伙伴,可在评论区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