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九月,正是开学季。学校里面本该热热闹闹,课上同学们认真听讲,课下结伴玩耍。然而乡下的学校却不是这样一番情景。乡下学校六个年级还没有20个学生,那么学生都去哪了呢?
前几日,听我从老家回来的姑姑说,我读书的那个小学,也就是乡下小学,整个学校还没有二十个学生,小学一二三年级在一个教室上课。老师们一节课上六十分钟,一个年级讲课讲二十分钟,在给某一个年级讲课的时候,同教室的其他两个年级自己写作业。我听到姑姑这样讲,心中不觉的难受,这样的教育环境、条件,质量如何保证啊?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乡下的学生这么少呢?我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是乡下的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无法与城里抗衡。现在大部分学生的父母重视教育,希望自己小孩的教育不输在起跑线上,自然而然,把小孩接到城里去读书;再加上很多家庭在城里买了学区房,房子附近的学区父母满意,小孩就在城里接受教育了。这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今的乡下只剩下极少的老人和小孩了。
二是父母们也意识到隔代教育的不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显现出来。把小孩留在乡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边,老人溺爱孩子,即使老人可以满足孩子在物质方面的需求,那小孩渴望见到自己爸爸妈妈的心理如何满足呢?索性把小孩接到爸妈身边,接到城里。所以,又有一部分小孩流失到城里去了。
三是小孩没同龄的小伙伴,情感孤独。看着乡下周边的小孩都陆陆续续去了城里,自己的小孩没有一起玩耍的朋友,假期就是看电视、玩手机,缺乏相仿年纪的陪伴和交谈,这样长期下去也不行,慢慢地,也把自己的小孩送进了城里。
四是父母跟风,看到别人小孩都进了城里,也不考虑自己有没有经济条件,盲目就把自己小孩也送过去,小孩寄人篱下,住在亲戚家,对小孩的心理也是一种挑战,这是父母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这是常见的几种原因,现在乡下学生少似乎是一种不可遏制的情况,也衷心的希望那些由乡下进城的学生能够把握比乡下更好的教育条件和资源,通过学习这条路过上比他们父辈更好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