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定律
畅销书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到:“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自此,一万小时定律变成了广为人知的一条成功学定律。不成功,因为没有努力到一万小时,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努力就可以成功,这实在是对成功的误解。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生命的残忍在于,成功与努力并不一定成正比。
这里我们并不举例风口上的猪这样的案例,这样的成功不仅需要努力,还需要借势。我想说的是,
我妈炒菜几十年,依然很难吃,还弄的满屋都是油烟,因为菜出锅时也不关火。关于做饭,我妈信奉的是“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几十年下来,早就够一万小时了。过年回家,小宝贝肯吃外婆做的饭,让我觉得孩子真懂事。
其实小宝贝的嘴巴是很叼的,她有两位金牌厨师,她的爷爷奶奶。婆婆日常做饭很花心思,还经常喜欢看看做饭的节目,看做饭的书,甚至下载了学做饭的app,总想着怎么再改善一下。就光一个饺子,配料中都要放几种肉和蔬菜。小区里面所有在婆婆家吃过饺子的小朋友都说,婆婆的饺子包的真好吃,包括一个在家从来不吃水饺的小朋友。
我跟老公说,时间花在哪里,成就就出在那里。说的是婆婆的用心,但绝不仅仅是时间而已。
刻意练习
努力与成功没有必然的相关性,怎么努力是很讲究的。
需要一个合适的努力目标。
怎么样的目标才算是合适的努力目标呢?简单的说是不在自己舒适区,跳一跳能够得着。
“定个小目标,赚他一个亿”只适合王健林,不适合我们普通人作为刻意练习的目标,跳一跳,够不着,也就找不到努力的方向了。
目标也不能定的太简单,自己已经能玩转的,再怎么练习也只是重复,无法提升。
今年我的目标是成为拆书家,目前已经行动在路上,一级一级的升级打怪不容易,不是舒适区的目标,但可以够得着。
找到这个领域的杰出人物
分舵内部有很多资深三级拆书家,可以向他们学习;分舵的平台上记录了他们成功和失败时的实录,这也是可以学习的财富。
提炼出杰出人物的思维模型
目前我看过的实录来看,无论得与失都强调:
1)选书:选一本好书,最好是大家不知道的致用类知识点;
2)时间控制:带一个计时器,协助控场;
3)学习促进:使用工具,让学习者听到明白;
分析自己与杰出人物之间的差异
自己目前还是拆书新手一枚,每次事前写好预备表,发给师傅听取意见。宁可事前多修改,也不要现场手忙脚乱。
向着目标做足够多的练习,直至训练出思维肌肉。
正式的拆书前进行练习,包括技能点,时间控制,现场问题预演等,尽量在现场有更好的表现。
引路人不断的反馈纠偏
现场学习者:请他们给苹果和洋葱;
观察家:给出观察意见;
师傅:与师傅进行具体情况探讨。
根据反馈迭代练习
做好复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