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发条橙》的作者安东尼伯吉斯说,多一个人看1984,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
王晓波也说,1984对他来说不是乌托邦,而是历史。
二
看1984,我会不自觉的去对比我们现在的社会。
王晓波说自己经历了温斯顿的生活和历史,我不能说百分之百认同,但建国后一段的曲折岁月及一些人的口述历史表明,中国经历了那一段艰难的岁月,而且跟1984里的场景及其相似。
小说里的超级大国,温斯顿生活的大洋国,国家真理部的三大标语: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刚展开小说时,还不是特别理解。理解之后便越发心生恐惧。
战争即和平,战争不是为了争夺资源,而更多的是为了消耗资源,因为过多的资源会“让人民的生活过于舒适,而从长远看,就会使人们变得过于聪明。即使用战争的武器实际上并未被毁,但制造武器仍是消耗劳动力却不生产消费品的一种方便途径。”“”然后“普遍的物资匮乏可以凸显少数特权的重要性并扩大各阶层之间的差异。”“可以看出,战争不仅完了必要的毁灭,而且所使用的方式在心理山也被人接受。”
所有的战争都只是为了能冠冕堂皇的奴役百姓,然后维持现有的社会结构不被破坏,从而也就带来了和平。中国的文革发动原因至今没有多少人去研究,一定程度上,阶级斗争是否是为了维持阶层结构呢?这估计要要等我看完高华老师的讲座视频才会有答案。这一点静待后续更新。
自由即奴役。我只在“改造温斯顿”那一章看到过。负责在101房间改造温斯顿的奥布赖恩说,“自由即奴役,奴役即自由,单独的自由的这样的个人终将被打败,这是肯定的,因为每个人都难逃一死,这是最大的失败。如果他能完全、彻底的服从,如果他能挣脱个人的桎梏,如果他能将自己融入党,那么他就是党,他将无所不能,永远不死。”说本质一些,就是个人的自由终将遭到多数人的奴役,人多力量大,集权能达到一部分人的自由,因为权利能控制很多东西。
无知即力量。如文中所说“只要不让他们掌握比较的标准,他们永远都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遭受压迫。”根本没有思想的人,是不存在所谓的思想自由的。他们唯一要关心的那些中间阶层,假使他们分裂出一个新的团体,有能力,又有权欲,怀才不遇才可能滋生出自由主义和怀疑主义。但恰恰党又不是个世袭组织,这对消解反抗势力起了很大的作用。吸纳中间层人才进入党,就意味着当需要你时,你必须对党忠诚,必要时还要指黑为白,还要保持篡改过去的一贯正确性。进行有意识的欺骗和双重思想,是党的核心思想。所以,最终被党控制的无知也造就了党的力量。
三
就像乔治奥威尔的另外一部作品《动物庄园》一般。对比完之后,我们便会不自觉去猜乔治奥威尔布下的结局,以及他所能想到的乌托邦社会。
主人公温斯顿最后的结局便是屈服,屈服到忘记自己的爱,忘记自己曾经的回忆。人与人之间可以为了自保,相互出卖。最后只剩下一副躯壳。
“他举起酒杯闻了闻,这玩意儿一口比一口难喝,但现在他已沉溺其中了,这是他的生命,他的死亡,他的复活。每天夜里他靠着杜松子酒沉醉不醒,每天清晨又考它苏醒过来。”
主人公温斯顿最终屈服,他热爱老大哥,也认可2+2=5,但每天却只能以酒精度日。
看到作者给我们的结局,我不自觉的叹息,这样的乌托邦谁会想要呢?又或者,温斯顿最后的遭遇才更能点醒埋在许多心底的自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