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理念二 信则灵|社会心理服务师资班(八)

理念二 信则灵|社会心理服务师资班(八)

作者: 辛迪Cindy | 来源:发表于2020-04-16 20:24 被阅读0次

    信则灵?

    作为唯物主义者,第一次听见这个说法还真无法苟同。不过听了克富老师的解释之后,我也不得不说:信则灵!

    信,是虔诚、是信仰、是信念、是期待、是希望...

    一、世界上有客观事实吗?

    世界上可能有客观事实,但我们永远无从知道,无数哲学家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客观事实只能无限接近,永远不能抵达。

    任何所谓事实的表达和呈现,都涉及当事人的立场、观点、利益、信仰,于是我们看到的各种社会新闻,只是记者想让我们看到的;不同国家在历史书中对同一段历史的描述,也会不同。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看到的也往往我们希望看到的。

    我们看到的,不是真正的客观事实,只是主观事实,而主观事实就是我们相信的事实。

    一个妻子怀疑丈夫出轨了,痛苦万分,找咨询师。

    咨询师问,你找到了丈夫出轨的证据吗?

    她回复:没有。

    你相信你丈夫吗?

    半信半疑。

    半信半疑是信还是疑呢?肯定是疑,相信的话为什么还那么痛苦?中国人说话含蓄,往往半信半疑便是疑,半死半活便是活,半推半就便是就。

    并没有证据,只是相信了出轨,这就成了主观事实,与丈夫是否出轨没有关系。

    二、信才有效

    美国密歇根大学做了一组实验:给5名被试者的上腭肌肉注射盐水,引起轻微的疼痛,然后分别给他们发放止痛药片,并声明药片可能有效,也可能没效。结果发现,那些认为止痛片有效的被试者,反映真的不疼了;而认为没效的被试者则仍然疼痛。监测被试者的大脑变化发现,当相信这些药有效用时,人脑会分泌内啡肽——一种镇痛的化学成分,分泌得多,镇痛效果就好。

    这一科学例证让我们可以相信“信则灵,不信则无”,当你相信某种要对你的病有好处时,你果然就会感觉病情好多了。

    心理咨询也是如此。

    美国前心理咨询师协会主席布莱得利研究发现4个方面的因素会影响到咨询效果,其中咨访关系的影响力关系占到了40%。而咨访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助者信不信咨询师。

    克富老师有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一位孕吐反应非常严重的女性求助者,非常信任老师,仅仅通过十几次电话,就缓解了孕吐反应。即便老师觉得自己并没有说什么。良好的咨访关系永远大于技术和理论。

    三、热切长久的期望能创造奇迹

    有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年轻英俊的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爱上了自己雕刻的大理石少女雕像,每天发自内心的示爱,献上各种亲昵,不多久,雕像少女复活,与国王喜结连理念。

    这虽然只是个希腊传说,但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受其启发,做过一个“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的试验,证明了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觉得结果。

    试验是这样的,研究者在新学年开始之际,告诉小学教师,根据智力测验结果,他们班上有5名儿童在新学年中可能进步神速,但实际上这5名儿童是随机挑选的。到了年底,儿童进行了与前一年相同的智力测验,结果发现,随机被指定为“进步神速”儿童的智力增长,与班里其他儿童有明显差异,他们的进步更大。

    实验者认为,教师受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

    也常常能听到这样的报道,植物人病人在亲人的呼唤期盼中,苏醒过来,甚至完全康复。医学起一定作用,最重要的还是热切期待和长久坚持创造的奇迹。

    潘多拉魔盒之所以成为不幸的礼物,是因为它没有及时释放出“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动力的来源,是一切不幸中唯一的安慰。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没有,唯有希望不能缺失。自杀的人是死于现实中的某个困难吗?并不是,真正的死因,是对生活的绝望。所以咨询师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求助者看向未来,看向希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念二 信则灵|社会心理服务师资班(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ad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