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灸友说,她一年四季嘴唇都很干,尤其到了秋冬季节,更加严重,只要说话时嘴唇开合过大或是大笑,就会导致嘴唇开裂出血。这些年里,她每天勤喝水、敷唇膜、涂润唇膏,什么办法都用过了,但嘴唇还是老样子,问该怎么办?
![](https://img.haomeiwen.com/i20961826/558f6419cf129b84.jpg)
其实,像这位灸友的情况,已经不是单纯的干燥所能解释的了,在中医里,这叫“唇风”。什么是“唇风”?唇风又叫“驴嘴风”,主要表现为嘴唇干燥、皲裂、有纵沟纹或裂沟、脱屑、出血、疼痛等症状而久治不愈,有时还会伴有真菌感染,形成假膜且不易揭去,表现为红肿、糜烂等症状。唇风以下唇较为常见,好发于秋冬季。
![](https://img.haomeiwen.com/i20961826/254654833d5dd5f6.jpg)
《黄帝内经》里记载:“脾气开于口,其华在唇”。这也是中医所说的“脾开窍于口”,就是说,嘴唇与脾胃关系密切,嘴唇的种种异常症状说明了脾胃功能的失调。
一般而言,唇风有以下3个常见病机:
1风火湿热,外犯唇口
现代人过食辛辣厚味,加上烟酒刺激,致使胃经郁热,如果再受到风邪等外邪刺激,就会风热相搏,引动脾胃湿热之邪循经上蒸,结于唇部,初期可能只是嘴唇发痒发干,天长日久,就会脱屑、开裂,甚至连嘴唇周边皮肤都会发红、糜烂。
2阴虚血燥,唇口失养
如果脏腑火热内蕴,日久就会耗伤津液,以致胃阴不足,津不上承,嘴唇就会失养。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体渴”,身体渴了,不光皮肤会干燥发痒,嘴唇也是。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嘴唇开裂发痒之外,还会伴有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身体燥热等症状。
3生化不足,唇口失养
这一条好理解,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脾胃虚弱,运化失职,不能生化气血,并上达至唇口,唇口就会失养
现代人贪食寒凉,常导致脾阳受损,而脾阳负责运化水谷,脾阳不足,就会影响水谷精微生化为气血。脾胃虚弱的人,除了唇口失养之外,还常见积食腹胀、四肢不温、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症状,女性还会白带清稀而多。
那么对于唇干,艾灸如何取穴,可以从2条思路出发
首先,我们要知道,嘴唇之所以干痒开裂蜕皮,在多数情况下,与胃经蕴热有关,因此我们应该先灸胃经的荥穴——内庭穴,因为“荥主身热”。
![](https://img.haomeiwen.com/i20961826/4de6d49b75344d5b.jpg)
同时,由于脾胃相表里,脾开窍于口,所以嘴唇出问题也跟脾经蕴热有关,我们可以加灸脾经的荥穴——大都穴。其次,针对嘴唇干燥的问题,建议艾灸嘴角处的地仓穴,直接给嘴唇补充津血。
![](https://img.haomeiwen.com/i20961826/bf473c0868d3731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0961826/0ecd62c8e6f46fbf.jpg)
如果这3个穴位灸了以后,好转还不明显,就需要进一步对因施灸了。针对湿热的情况,建议艾灸曲池穴。曲池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肘部,乃经气运行之大关,能通上达下,通里达表,既可清在外之风热,又能泻在内之火邪,是表里双清之要穴,具有疏散风热、解表散邪之功,善解全身风热表邪。
![](https://img.haomeiwen.com/i20961826/bb759c3a28ea4317.jpg)
同时,曲池穴作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五行属性属土,“合治内腑”,故可清泻阳明,清利湿热。而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故此穴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风、消肿止痛之功,可泻除热毒郁遏肌表的各种皮肤疾患。在针对阴虚血燥的穴位中,首推然谷穴,它堪称专治阴虚血燥的“大补阴丸”。
![](https://img.haomeiwen.com/i20961826/a1efe4cf23996455.jpg)
阴虚血燥者多由火旺所致,然谷穴是肾经的荥穴,属火,而肾经属水,故而它滋阴泄热的作用正好可以平衡水火,特别适用于火旺引起的阴虚血燥。而且,很多中医大家也认为然谷穴作为人体自身的大药,其滋阴补阴效果比大补阴丸还要好。阴虚血燥者往往伴有心烦、失眠、口干等症状,艾灸然谷穴可以增加唾液的分泌,使你不那么口干,还能稳定烦躁的情绪,让你睡得踏实。针对脾阳虚衰,有很多穴位可以选择,比如中脘,比如神阙、关元、气海等中下焦穴位,不过在这里特别推荐足三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20961826/8e45d87fad2be9af.jpg)
针对脾阳虚衰,有很多穴位可以选择,比如中脘,比如神阙、关元、气海等中下焦穴位,不过在这里特别推荐足三里。
网友评论